难怪杜聿明举报老蒋和顾祝同都不信:你看郭汝瑰制定的作战计划,有多“完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3 02:45 1

摘要:杜聿明虽然在辽沈淮海两战皆败,但毕竟也是在抗战中尸山血海磨炼出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感都是准确的,老蒋和顾祝同即使相信杜聿明的话,及时调整了战略,也难以避免一败涂地,但王耀武要是听了杜聿明的话,吴化文可就危险了。

杜聿明没有当过特工,却绝对有当特工的潜质,他是唯一一个向老蒋举报郭汝瑰是卧底的蒋军高级将领,也曾在济南提醒王耀武要提防吴化文。

杜聿明虽然在辽沈淮海两战皆败,但毕竟也是在抗战中尸山血海磨炼出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感都是准确的,老蒋和顾祝同即使相信杜聿明的话,及时调整了战略,也难以避免一败涂地,但王耀武要是听了杜聿明的话,吴化文可就危险了。

也难怪杜聿明最后不敢再举报,因为他知道再说下去,自己可就悬了——他在《淮海战役始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中回忆:“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的局面。我想质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将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报告的这一案,觉得争亦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介石的宠信。”

实事求是地说,老蒋的军事才能确实不怎么样,但也未必比麦克阿瑟差,顾祝同也是军校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出身,在军事方面也不是小白,他们对郭汝瑰给予完全的信任,连杜聿明这个老蒋最信任的救火队长的话,他们也都当耳旁风,甚至还觉得十分可笑,我们就有必要探究一下郭汝瑰这个“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制定的战略计划有多“周密”和“完美”。

当年老蒋的“国防部”第二厅是情报厅,第三厅是作战厅,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出自这个第三厅,郭汝瑰两次担任第三厅厅长,中间有一段时间担任了在徐州的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很多所谓的“百科”和“史料”,都搞错了郭汝瑰的履历,笔者手上正好有一本《郭汝瑰回忆录》,其第九章第一节为《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第二节为《出任徐州陆总参谋长》,第五节为《再任第三厅厅长》,第十章为《亲历三大战役》——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说明引用史料来源,就是怕引起误解,以为笔者在信口胡说。

郭汝瑰回忆:“1948年10月22日上午,何应钦找我谈话,我为了应付上级,写了一个依南岭山脉设防,右翼依托福建,左翼依托云、贵、川继续作战的计划,第三厅顾问库锡曼向我说,美顾问团团长巴大维非常欣赏我这个计划,约我一见。我去见巴大维,他说:‘你这个计划很好,我已经全文报告美国国防部了。’(本文黑体字均出自郭汝瑰回忆录)”

郭汝瑰之所以能让自己制定的计划获得美国认可,是因为他已经看清了美国人的真正意图,就是让老蒋苟延残喘打下去,而郭汝瑰则知道“守五岭的计划是空的,因为根本没有兵守。”

郭汝瑰准确把握住了美国人和老蒋的心思:美国人是希望打得越久越好,而老蒋总是高估自己的实力,给他画的饼越大越好。

在老蒋和顾祝同眼里,郭汝瑰简直就是个不知疲倦的“战略计算机”,他在制定出“守五岭计划”后,又在当天连夜赶出了“徐蚌会战”计划,并于第二天中午带着计划飞到北平交给老蒋,老蒋大为赞赏之后,进行了“锦上添花”的批示:“一,徐州方面应取攻势防御,可放弃郑州,开封、兰封等城市;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应固守商丘,第四十军李振清部可由郑州退至黄河北岸,准备以后打游击。二,华中、徐州两总部所辖部队均由白崇禧统一指挥。三,第二军及第十五军可归入第十二兵团序列,华中“剿总”必要时可放弃南阳,以便第十二兵团进出周家口。四,可令宋希濂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五,应令徐州‘剿总’限期恢复宿迁。

在老蒋“面授机宜”后,郭汝瑰“完善”了他的作战计划——郭汝瑰回忆录中的作战计划很详细,但全部复述的话,读者诸君看着会很枯燥,咱们就跳过条文直接看郭汝瑰的心思:“我嘲笑这些预案,在当日的日记上写道:‘凡此都是背时主意,如此局面尚可维持耶?’”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制定“徐蚌会战”计划的时候,郭汝瑰已经恢复了地下党身份,他这样写日记就不怕被发现吗?

这我们倒是不用太担心,因为郭汝瑰是老蒋、陈诚(郭是陈诚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郭汝瑰面前的红人儿,谁敢搜他的家?就是被搜出来了,郭汝瑰也有话说,而且还能作为自己“忠诚”和“忧虑”的“证据”:我说的是何应钦,是他的主意太搜,我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在日记中留下文字,以证明我当时是看出了“何计划”有问题的。

白崇禧拒绝指挥徐蚌战事,黄百韬全军覆没,老蒋完全麻爪,就又把11月23日上午11时召集手下干将开会,商量“守江必守淮”,也就是退守淮河一线,并让“国防部”拿出相应方案,郭汝瑰当然不希望杜聿明跑得太快,就在会上顺着老蒋的意思提出了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三点建议:“一,苏北方向淮阴如何守备,是不是放弃?二,徐蚌间的交通如何打通?要待徐蚌交通恢复后,才能决定徐州的主力如何转移,三,这然后才能决定蚌埠及淮河如何守备。”

“守江必守淮”是白崇禧在史料(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早有这个说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白崇禧恰恰是老蒋最讨厌的人之一,所以是不是守淮河,老蒋想起来就生气,所以郭汝瑰的说法正和他的心意。

第二天老蒋召集刘峙、杜聿明和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一起到南京开会,刘峙和李树正下午两点先到,跟郭汝瑰等人商量好以徐州主力向符离集进攻,黄维兵团和李延年兵团向宿县进攻,三方协力,一边南北夹击打通津浦路,但是下午四点才到的杜聿明坚决反对,助长让黄维的第十三兵团先控制运河沿线后,再回师向南进攻。

郭汝瑰听了杜聿明的话憋不住笑,但嘴上却只字不露:“这样三方面不协力,当然就使黄李二兵团陷入孤立。”

杜聿明自认为自己的计划切实可行,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郭汝瑰算计之中:只要郭汝瑰制定或同意的计划,杜聿明是一定要提出反对意见的。

杜聿明可能是懂兵法的,但他并不懂人心,他没料到黄维刚被包围,李延年掉头就跑,而且还事先征得了顾祝同的批准。

黄维被包围后,老蒋问杜聿明如何解救,杜聿明怕郭汝瑰把他的计划泄露出去,就跟公布了一个假计划:“蒋介石、刘斐和第三厅参谋人员都不知道他这是说的假话,于是加以问难,可是杜聿明笑而不答,然后他邀蒋介石进入地图室右侧房间,二人密议。”

杜聿明有做特工的潜质吗,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特工,他在郭汝瑰面前的表演,自然会被一眼看穿,刘斐可能也是装糊涂,真糊涂的只有老蒋和杜聿明二人而已:杜聿明在公开场合宣布了一个方案,又跟老蒋密谈,肯定是制定了一个相反的方案,这样欲盖弥彰的伎俩,能骗得过谁?

更可笑的是老蒋当面答应替杜聿明保密,转过头就“抄他致杜聿明的原信到第三厅”,所谓的保密,也就是杜聿明对自己的手下保密而已,老蒋有事还得郭汝瑰去办,才不会对郭有所隐瞒。

淮海战役中蒋军所有的计划书,只要是郭汝瑰制定的,都会通过任廉儒转交解放军,所以不管郭汝瑰的计划有多“完美”,最后实施起来都会处处被动挨打,如果不按郭汝瑰的计划行事而“另辟蹊径”,就会走进死胡同。

郭汝瑰的计划,杜聿明执行是败,不执行还是败,这就是郭汝瑰的高明之处,但老蒋似乎还没有糊涂透顶,他最后也发现郭汝瑰有点不对劲,有些事情开始瞒着郭汝瑰,郭汝瑰马上就嗅到了危险气息:“蒋介石只与王叔铭研究空军如何帮助杜聿明突围,还不愿意让我听见他们所商量的事情。我暗吃一惊,心想研究作战,为何竟不令参谋总长及主管作战的参谋次长、作战厅长知悉?想必有人从中破坏,今后务必更加小心,最好离开这个岗位。”

三大战役打完,老蒋下野,何应钦离职,“国防部长”换成了徐永昌,郭汝瑰抓住机会辞职,顾祝同居然还安慰挽留:“你不过是承办业务的人,重大决策都是上级决定的,哪能由你负责呢?你不必引咎辞职!”

顾祝同不知道郭汝瑰真心是想趁机离开避祸,但他那句话却道出了杜聿明举报而老蒋和顾祝同都不信的原因:郭汝瑰“战略计划”之所以被称作“完美”,是因为那是顺着老蒋和顾祝同的意思制定的,杜聿明举报郭汝瑰“别有用心”,岂不是在打老蒋和顾祝同的脸?读者诸君看了郭汝瑰制定的那一系列作战计划,是不是也挑不出太大毛病?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