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8月5日,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Richard Marles)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赢得了建造澳大利亚海军新舰队的合同,价值65亿美元。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向外国出口大
iWeekly
当地时间8月5日,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Richard Marles)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赢得了建造澳大利亚海军新舰队的合同,价值65亿美元。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向外国出口大型成品武器装备,也是第二次向外国出口成品武器。此前,日本仅向菲律宾出口过预警雷达。
在当地时间8月4日举行的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表示,日本三菱重工“最上”级护卫舰击败了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的MEKO A-200型护卫舰,在竞标中胜出。马尔斯称升级后的“最上”级护卫舰能够发射远程导弹,航程可达10000海里,而澳大利亚目前的“澳新军团”级护卫舰航程约为6000海里。此外,“最上”级护卫舰的舰员规模也比“澳新军团”级护卫舰小。
2024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了为其海军采购11艘通用护卫舰的计划,日本、西班牙、韩国和德国的舰艇参与竞标。澳大利亚政府表示,这些护卫舰将配备水下作战和防空能力,以确保海上贸易路线和澳大利亚北部通道的安全。前三艘护卫舰将在海上建造,其余的将在西澳大利亚建造。第一艘护卫舰预计将于2029年交付。
日本竞标成功,马尔斯认为“这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双边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对于日本来说,这次合同不仅是日本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出口交易,也是日本国防工业的重大突破。2023年,日本向菲律宾出口了一套J/FPS-3ME监视雷达系统,有报道称,这是自2014年日本政府取消战后武器出口禁令以来的首次重大军事装备出口的一部分。
《日本时报》认为,这次合同的签署表明“东京似乎决心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重蹈九年前向堪培拉出售潜艇失败的覆辙”。2016年,日本与法国一同竞争澳新型潜艇的巨额建造合同,最终法国胜出。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日本自卫队的“苍龙”级潜艇在竞标中受到澳政府青睐。然而日本却一直拒绝在澳大利亚本土建造潜艇,此举招致澳国内一片反对声。专家表示,“苍龙”级潜艇不仅造价十分昂贵,而且型号过新,没有过外销记录,也是日本竞标失败的原因之一。“日方在转让部分关键技术方面有些犹豫。”一名消息人士说道。
然而日本此前对潜艇竞标显得踌躇满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拥有美国的支持。2016年,美国为了“重返亚太”,不断增加在此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通过美日澳三国军演等形式促使日澳走近,对自己在亚太的盟友关系进行整合。在日澳军售问题上,美国一直试图对澳大利亚施压,来巩固自己主导的军事联盟。没想到最后澳大利亚却不买账。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官员承认潜艇竞标时确实缺乏经验。“潜艇竞标对我们来说还处于早期阶段,当时国防部采购、技术和后勤局(ATLA)刚刚成立不久,所以我们还在摸索如何处理设备转让。当时我们的经验根本不够。”
那么,日本这次竞标有何不同?
这名官员表示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如此规模和地缘政治意义重大的项目需要政府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我们采取了更全面的方法,决定合作承担这个巨大的项目。”比如日本于今年6月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公私联合推进委员会”——这是日本为支持国防出口项目而实施的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这个委员会由日本防卫省、外务省、工部省、财务省和国土交通省等多个部门代表以及三菱重工、日立、三菱电机和日本电气等多家公司组成。日本国家安全委员会已明确允许在竞标成功的情况下,联合开发和生产护卫舰,这消除了各方对于日本严格的武器出口管制担忧。
日本防卫装备厅也加大了营销力度——它于去年12月发布了一段英文视频。据推测是针对澳大利亚和其他国际观众,宣传“最上”号在隐形技术、互操作性、节约人力资源及其不断发展的无人装备方面的优势。与此同时,日本船厂也已做好应对潜在产能需求增长的准备。消息表示,三菱重工已将“最上”号的制造技术转让给其他日本船厂。
当然最重要的是,东京承诺在西澳大利亚生产大部分护卫舰,这将有助于扩大日本在澳大利亚的国防工业规模,同时也使这些护卫舰有可能在两国进行维护。“将他们的产业和供应链与我们的产业和供应链连接起来,将是扩大装备工业合作的最佳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iWeekl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