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5日,编剧于正在微博公开力挺旗下艺人白鹿团队,称“欢娱团队(白鹿团队)全内娱最好,娱乐圈哪个老板敢说比我做得好,随便比”。这番言论源于网友对白鹿近期遭遇私生骚扰的质疑,而于正的强势回应瞬间点燃舆论,#于正说白鹿团队全内娱最好#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
8月5日,编剧于正在微博公开力挺旗下艺人白鹿团队,称“欢娱团队(白鹿团队)全内娱最好,娱乐圈哪个老板敢说比我做得好,随便比”。这番言论源于网友对白鹿近期遭遇私生骚扰的质疑,而于正的强势回应瞬间点燃舆论,#于正说白鹿团队全内娱最好#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超12亿次,相关讨论帖达87万条。
事件导火索:私生骚扰引发团队争议
一切源于8月4日白鹿粉丝曝光的一段录音:凌晨两点,一名自称“粉丝”的女孩拨打白鹿私人电话,接通后白鹿礼貌回应“你好”,对方却持续追问行程细节,甚至将录音发布到社交平台炫耀。白鹿工作室随后发布声明,称艺人在剧组遭遇长时间蹲守偷拍,私人电话被不明身份者滋扰,已报警处理。
争议焦点集中在团队应对措施上。有网友质疑:“别的艺人团队能直接报警抓人,白鹿团队为何只发声明?”对此,于正回应称:“两个私生一个12岁、一个13岁,已联系家长,但艺人心软,觉得孩子太小。”他强调“严惩是警察的事,经纪公司能做的就是安抚艺人情绪”。这番表态引发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白鹿善良得让人心疼”,反对者则批评“团队纵容私生,管理失职”。
于正力挺背后:白鹿团队的硬核战绩
面对质疑,于正直接甩出团队“成绩单”:
1.作品爆款率行业领先:白鹿主演的《临江仙》开播3小时爱奇艺热度破6000,最终以破万成绩成为2025年第二部热度破万剧集;年代剧《北上》收视峰值突破3.5%,创央一黄金档年度新高;待播剧《唐宫奇案之青雾凤鸣》未播先火,招商金额超2.8亿。
2.商业价值持续飙升:白鹿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2025年上半年新增代言12个,涵盖奢侈品、汽车、美妆等领域,代言费单价突破2000万。
3.演技认可度提升:她凭借《北上》入围亚洲内容大赏最佳女主角,与IU、朴宝英等国际演员同场竞技;《临江仙》中分饰两角的表现被赞“眼神戏封神”,甚至有观众称“看哭了三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的创新能力。在《临江仙》宣传期,白鹿亲自策划“恨爱反转”主题营销,发起“临江仙茶话会”直播,单场观看量达800万,被搭档曾舜晞称为“剧宣天花板”。这种“演员深度参与内容策划”的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影视营销边界。
舆论风暴:彩虹屁还是商业互吹?
争议主要围绕两点展开:
1.团队专业性存疑:有网友翻出旧账,指出吴谨言团队曾因“红毯摔跤”“采访翻车”等事件被群嘲,质疑“欢娱团队真的全内娱最好?”。于正回应称“每个团队都会出错,不出错是神”,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质疑。
2.于正的营销套路:部分网友认为,于正多次在剧集宣传期高调夸赞白鹿,如称其“天王巨星”“90后扛剧TOP演员”,是典型的“捆绑炒作”。有娱乐博主分析:“从《凤囚凰》到《长月烬明》,于正每次都用‘力挺’制造话题,这次不过是老招新用。”
但支持者用数据反驳:白鹿主演的剧集豆瓣评分平均6.8分,高于同期90花的5.5分;其粉丝活跃度稳居微博明星榜前三,带货转化率达行业TOP5。“她的成功不全靠团队,但团队确实把她的优势放大到了极致。”豆瓣网友“追剧少女”评论道。
行业观察:艺人团队的生存法则
这场争议折射出内娱团队的竞争逻辑。在“流量即王道”的时代,一个优秀团队需具备三大能力:
1.资源整合力:欢娱团队擅长“老带新”模式,如白鹿转发赵晴新剧宣传,3小时阅读量破2.7亿,既捧新人又为白鹿积累“带人积分”,锁定后续项目优先权。
2.危机处理力:面对私生骚扰,团队选择“声明+报警+舆论引导”的组合拳,既避免与粉丝直接对立,又通过“艺人心软”的人设强化公众好感。
3.内容创造力:从《临江仙》的沉浸式营销到《北上》的正剧转型,团队精准把握观众喜好,将白鹿从“流量小花”推向“实力派演员”。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腾霄所言:“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一个能持续产出爆款、平衡商业与口碑的团队,确实值得被称为‘行业标杆’。”但他也提醒:“过度依赖话题营销可能透支艺人信誉,真正的长远发展还需靠作品说话。”
互动话题:你认为白鹿团队配得上“全内娱最好”的称号吗?
截至发稿,微博相关话题已有超50万网友参与讨论。有粉丝留言:“白鹿的努力配得上所有赞美,团队功不可没!”也有理性声音指出:“少点炒作,多点作品,才是对‘最好团队’的真正诠释。”
无论争议如何,白鹿团队的表现已成为行业范本。正如于正在采访中所说:“我们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未来,随着《唐宫奇案》等新剧上线,这支“全内娱最好”的团队能否持续创造奇迹,值得期待。
来源:小桐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