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近年来,金川区法院牢固树立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不断探索完善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金川特色的司法保护新路径。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近年来,金川区法院牢固树立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不断探索完善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金川特色的司法保护新路径。
“什么是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会免责吗?”“新型毒品有哪些?”金川区人民法院充分利用春秋开学季、“六一”儿童节、民法典宣传月等时间节点,走进辖区中小学,向学生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详解“刑事责任年龄”“防范校园霸凌”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金川区法院坚持用精准普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常态化组织政治素养好、审判业务精、热爱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21名法治副校长推进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2025年以来,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35场(次),为辖区在校中小学生全覆盖讲授了法治教育课。
传统普法中,法条讲解、案例分析往往停留在“你讲我听”的单向输出,未成年人难以真正理解法条意义。金川区法院紧扣青少年认知特点,以模拟法庭为“金钥匙”,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破解难题,精选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改编剧本,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角色、还原庭审场景,在庄严肃穆的“法庭”氛围中,“沉浸式”进行法治学习之旅。
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法治副校长组织金昌市第七中学学生到法院开展庭审观摩和模拟法庭活动,青年学生们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深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真正实现了法治信仰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这种可感知、可参与、互动式的普法模式,已覆盖辖区21所中小学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播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种子。
金川区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推进“点单-送单-派单-接单”模式,通过调研梳理出10余项服务清单,内容兼顾校园生活与学段差异。
法治副校长按清单定制个性化服务。小学生侧重“自我保护”等基础内容,为他们设计“安全小课堂”,用动画、游戏等形式讲解要点,如在实验小学举办“不当得利要返还”讲座;初高中生聚焦“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预防”等问题,明晰法律责任,如在双湾中学开展“拒绝欺凌·与善同行”主题讲座。同步探索建立“需求—服务—反馈”闭环模式,动态调整优化服务清单内容,着力打造法治精品课,进一步提升法治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5年6月,在第十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微课比赛中,法治副校长的微课《小学生校园风险与自我保护——从谈起》荣获甘肃选拔赛三等奖。
法徽映童心,天平护成长。下一步,金川区法院将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深化法校联动、家校社协同,用法治的力量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晴朗天空,护航他们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让青春与法治撞出别样火花。
来源:金昌市中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