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梧桥河' 流淌出希望/梧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7:59 1

摘要:故乡叫梧桥,有一条故乡的河叫梧桥河。其实,在漳州城里人的印象,处于漳州平原靠云洞岩的丘陵地区,叫山场的,那儿的人就是山场人..我是农哥伢的儿子··小时候,我心中的城市就是漳州,早市帮父亲推着小板车去市尾牛墟卖菜头···看见了狡猾的菜贩来砍价,够狠,一百斤菜头从

故乡叫梧桥,有一条故乡的河叫梧桥河。其实,在漳州城里人的印象,处于漳州平原靠云洞岩的丘陵地区,叫山场的,那儿的人就是山场人..我是农哥伢的儿子··小时候,我心中的城市就是漳州,早市帮父亲推着小板车去市尾牛墟卖菜头···看见了狡猾的菜贩来砍价,够狠,一百斤菜头从4元砍到2还不出手,农民赚钱难呀!是整个生物链的最未端…当市民,做工人,是父辈的中国梦!

鲁迅先生讲过,'这世上本来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梧桥那个地方,本来属于荒野旷地,因为石码人、漳州人或其它北顶南迁的人去拓荒,便有了乡村社里··现在漳州市区规划拓展,整个龙文区包括我的故乡梧桥,集体升级变成了漳州市民,而不是几十年前实际的'农民区'(龙文区被俗叫)。故乡的梧桥河已然被蓝田开发区所填埋了大部分··由弯弯的小河变成一块长方塘…上面,再也没有捕鱼人,看不到岸上蛤拖与挂网。风烟无法依旧,风景全变了…而'梧桥河'的由来文化,只有去民间收集了!

其实,故乡的梧桥是云洞岩西麓先自然流淌出一条河,从樟山流经新社、梧桥、蓝田、长边、小港…而后汇入西溪,梧桥的开基祖是石码走南洋的商贾,因为清初海禁迁界内移,而到了这儿…来的时候就有这条河,于是从河的北岸原始森林,砍下了一批梧桐树,搭建了一个木桥,取名梧桥,因为一座桥名而有了村名,也因为有梧桥这村名,而使原来的小河被四邻叫成了梧桥河…清朝中叶,某一年,是梧桥河还是蓝田河,对岸两社争执起来…不仅是名誉,更重要的是捕鱼产权,一时械斗不断,时龙溪县令周真贤,召集两社长老各五人协商,想解决这一个历史难题…其实,那一天,周县令叫人买来梧桥河的一筐大鱼,请厨师做了一桌全鱼宴,请到齐的两社长老吃饭喝酒,此前不讲一句梧桥河的公事…饭一吃完,县老爷叫人打锣开道,准备起身上轿回府··两社长老一面无解,心里暗暗咕噜:'不是讲来解决纠纷吗?',终于有人问了,周县长回首应道:'饭吃完了,问題也解决了…这河就叫梧桥河!',蓝田社长老不服说:'天'理何在?'周县长说:'吃饭夹菜时,你们抢了魚陇肉,人家梧桥人想吃的是鱼肚白…这吃鱼已经吃出嗜好、上瘾了…还有啥好争议,说明自古小河就是梧桥人的!',话一出。蓝田人长老只好服气,尾了,还是周县长厉害,名归'梧桥河',但靠近蓝田社的支流,属地捕鱼权归蓝田…这么一断,皆大欢喜,双方从古至今没有再为'梧桥河'而发生争执…嘿嘿!

1992年9月,我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毕业时,真的对未來的希望也有,但也感覺到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一定是曲折的。'带着问题拜访了闽南佛学院教务长圆智法师,我问:'师父,您老认为啥东西,最为重要?',法师不假思索地说:'有智慧,就有希望!',能解决历史上《梧桥河》的公案,有希望迎来了一个地方和偕与平安!那么,我的希望呢?能有吗?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和东方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架设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当年,他在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分给臣下。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说:“陛下,您带什么启程呢?”为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

人生是不能没有希望的,因为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您可以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喊出失望,但不能对自己说无希望。人作为感情的动物,客观上很容易遇到许多想到或始料不及的挫折或障碍,于是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还可能失掉活下去的勇气;但人同时是理智的动物,在人生的征途中,在自己胸中始终燃烧着希望的焰火,由此生出勇力,激起热情,在灰暗的前景或残酷的现实中闪烁睿智之光,去准备捕捉那本来就不多的成功机遇。

以撰写《罪与罚》而知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始终以“希望”为生活的动力。当时,俄国正受到法国二月革命、德国三月革命洪流的冲击,对此,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国内进行了残暴的镇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革命思想产生了共鸣,被宪兵逮捕并度过了长达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之后,再次被判处死刑,但在即将执行枪决的一瞬间,却得到了减刑。然后,他又度过了四年的西伯利亚流放,最后服了五年的兵役,在这将近十年的期间,他历经了失去自由的苛酷命运。虽然如此,但他并未向命运屈服,而且一直坚持带着希望活下去,并将那一时期的体验,尖锐而深刻地体现在自己的全部作品当中。他的文学作品后来一代又一代地鼓舞了无数即将失望的人重新燃起希望的焰火!这包括后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原型等,甚至连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身边总不离开他的作品《罪与罚》。

其实,人的失望或希望的产生,皆基于人所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幸福观。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优秀的学生,是精通逻辑学、政治学、诗学等各种学问的伟大哲学家。他在被世界公认的第一部伦理学系统著作《尼古玛古斯伦理学》中关于“幸福的实象”一节,含有许多发人深思的丰富内容。所谓幸福,他认为:“虽是同一个人也会有走运与不走运的时候,如果我们根据一个人走运与不走运来判断是否幸福,这未免太奇怪了”,那显然要把幸福的人当成“一种变色龙,一种无法捉摸的东西”。因为,这种“幸福”与人的自身作为无关,既然人只能听天由命,又何必心存失望与希望等无用的情感呢?亚里士多德接着说:“能够感到幸福,实现希望人生的源泉,是我们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与外界的力量比,称为价值,这种价值就是幸福的内容。如果,生命力只是解决家庭事件的一种生命力,那固然不会在家庭中遭到阻碍,但对于解决街道上或全市的事件,则会立刻受到阻碍。”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与无”,希望与人生的志向有关,志大才疏,烦恼与障碍自然比别人来得多,这时寻找失望之因,应瞄定内在生命力的问题,而非外界客观因素。古人曰:“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物质条件的不足势必影响人的希望取向或价值选择,但并没有绝对性。因为“毛长”的感觉在“马瘦”的时候特别呛眼,但总比马瘦而无毛好,因为脱毛的马若不长出新毛来,那它距离死亡已经不远了。

在许多场合下,不管建成什么样的家庭内部的希望与幸福,但如果一旦遇上自然中或社会上不期然的惊涛骇浪,个人的希望与家庭的幸福就会立即崩溃,这说明人生情感的脆弱性和不可确定。而且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表面上看上去虽然人人生活在希望的追求中,并且可能在幸福的怀抱之下,但从人生的终点回溯而言,一种无法忍受的不幸与失败正在一天天地向您走来,这就是“死亡”的无法回避!拥有很多,意味着将比别人失去更多一些;立于高位,面临的风险与不安或许比常人更大一些。这时,如果您获得了一种超越这一切的、为了具体而阔大的境界及强韧的生命力所须的原动力,那就有了构筑绝对希望与幸福和谐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自己的胸中建立一个能泰然超越一切事象的、形成生命力的实践。只有这种有信念的实践,才能将苦难的人生变成希望的人生和幸福的人生,因为信念将给我们生命力带来成长的动力,信念将为我们的希望插上两翼而高翔远眺,从而不使我们仅仅为自己或者家庭而活着;或者因为一时一地的收获与成功而沾沾自喜!

在为物质文明所笼罩的当今世界,如果仅仅将希望与幸福的“宝”押在物质的上面,那么人生的希望与幸福的选择不免走向狭隘。人的动物性成长过程,固然需要衣、食、住、行、乐等所须的名利地位客观条件,但人仅仅因为动物性的成长需要而把一切时光和全部精力都盯在名利地位之上,这不仅使人的动物性成长的希望、快乐与幸福在客观上自打折扣,同时更使人失去因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其它动物高贵的本质性东西——精神享受。诚然,在现实中受着享乐与欲望冲击的现代人,为什么“作为人的目的”而降生在人世?同时,所从事的政治、经济、科学种种活动,其目的何在?这些最根源的发问,早已变得越来越无人理睬了。相反,现实的情况是,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正在消磨下去,人的生命力动力衰弱,如今人类虽然少了许多人为涂抹的阶级分割或政治色彩,却变得日益被动化、数字体、经济性或城市型等。当您从股市证券大厅、房市楼盘展馆或大型物流超市的人群中走过来,回头凝视来自物质文明的当代人所散发而来的,是那虚弱已极、病态彰显的精神喘息,您一定希望于今后看到已经被重新唤醒精神和充满清冽气息的喜悦人生!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毛主席老人家当年说过的话,哪一点呢?我的理解是从现有的全部追求中,再挤出一点空位,或者留下一些无为,因为佛说“真空”能化为“妙有”,《金刚经》曰:“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而无所不可为,而这可能是人生的最大希望和幸福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来源:文学艺术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