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入秋!这些健康“坎儿”要迈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8:03 1

摘要:“节气名虽为立秋,但对长沙人而言,酷暑远未退场,‘秋老虎’的炙烤仍是常态。此时阳气始收未盛,暑湿余威犹存,燥气初萌未显——正是季节转换中暗藏健康风险的‘多事之秋’。”8月5日,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专家提醒,立秋≠入秋!迈好以下几道健康“坎儿”,方能平稳过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向芳 万凡

8月7日立秋将至,但长沙的“秋”真的来了吗?

“节气名虽为立秋,但对长沙人而言,酷暑远未退场,‘秋老虎’的炙烤仍是常态。此时阳气始收未盛,暑湿余威犹存,燥气初萌未显——正是季节转换中暗藏健康风险的‘多事之秋’。”8月5日,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专家提醒,立秋≠入秋!迈好以下几道健康“坎儿”,方能平稳过渡,为秋冬健康筑基。

“秋老虎”发威,暑湿未退反伤人

误区:“立秋后就能放心纳凉”。

现实:长沙高温高湿持续,中暑、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仍高。

应对:避免汗出当风,尤其护住颈背、腹部(神阙穴)。饮食忌骤然大补肥腻,宜清补润燥(如绿豆汤、冬瓜薏米汤)。 继续做好防暑降温!避免10-16时高温户外活动,空调温度≥26℃,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淡盐水、运动饮料)。慢病患者(高血压、冠心病)需加强监测,坚持服药。

呼吸道“脆弱期”,感冒流感易偷袭

误区:“天还热,不会着凉感冒”。

现实:昼夜温差渐显,空气干燥利于病毒传播,呼吸道黏膜防御力下降。

应对:常按迎香穴(鼻翼旁)、风池穴(颈后)通鼻窍、防外邪。食疗推荐川贝炖雪梨(润肺化痰)、百合银耳羹(滋阴润燥)。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仍是金标准!老人、儿童,以及慢阻肺患者等,建议咨询医生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发热、咽痛、持续咳嗽尽早就医。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腹痛频扰

误区:“凉菜冷饮照吃不误”。

现实:气温波动+生冷饮食+细菌活跃=夏秋季腹泻高发。

应对:晨起喝杯温姜水振奋脾阳。避免西瓜、冰啤等寒凉之物过量。腹痛腹泻可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天枢穴(肚脐旁2寸)。严格饮食卫生!食物充分加热,隔夜菜谨慎食用。冰箱定期清理,生熟分开。备好口服补液盐,防脱水。腹泻严重或带血、脓液,立即就医。

过敏原“蠢蠢欲动”,鼻眼遭殃

误区:“秋天了,花粉过敏该消停了”。

现实:蒿草、葎草等秋季花粉浓度上升,长沙室内尘螨亦活跃。

应对:冷水洗鼻增强鼻腔耐受力。按摩印堂穴(两眉间)、合谷穴(虎口)通窍止涕。关注本地花粉浓度预报,外出酌情佩戴N95口罩。回家立即洗脸、冲洗鼻腔。保持室内干燥清洁,床单被褥定期热水(>55℃)清洗。规律使用抗过敏药(遵医嘱)。

“贴秋膘”陷阱,盲目进补反伤身

误区:“立秋就要大口吃肉贴膘”。

现实:现代人多营养过剩,湿热未清时大补易助湿生热,诱发消化不良、血糖血脂波动。

应对:“贴膘”重在清补、平补。推荐鸭肉(滋阴)、鱼肉(健脾)、山药(补肺脾肾)、莲藕(清热生津)、芝麻(润燥)。“贴膘”应是补充优质蛋白与微量元素,非增肥!选择瘦肉、鱼虾、蛋奶、豆制品。严格控制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尤其“三高”人群。

一份立秋健康处方

穿衣:“洋葱式穿衣法”,随时应对温差,重点护颈腹。

饮食:“少辛增酸,润燥不腻”——多百合、梨、藕、蜂蜜;忌辛辣油腻、生冷暴食。

起居:早卧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午间小憩避暑气。

运动:选温和舒缓项目(散步、太极、八段锦),避开烈日,微汗即止。

情志:安神定志,登岳麓观江景,防“悲秋”扰心神志。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