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军官给15岁女孩赎身,青楼妈妈要3万,付钱时女孩:拒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7:53 1

摘要:1914年,27岁的年轻军官正在青楼堂子里,准备为一个15岁的女孩赎身,青楼妈妈开价3万。军官犹豫片刻,准备付钱。就在这时,女孩冲了出来,眼神坚定:“我不要你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

1914年,27岁的年轻军官正在青楼堂子里,准备为一个15岁的女孩赎身,青楼妈妈开价3万。军官犹豫片刻,准备付钱。就在这时,女孩冲了出来,眼神坚定:“我不要你替我赎身,我自有办法。”

一句话,让军官夏之时愣在了原地。

可紧接着,女孩子又说出了一番晴天霹雳的话:“要娶我,就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明媒正娶做正妻,二要随你去日本求学,三要家中事务我说了算。”

所有听到这番话的人,都觉得眼前这个15岁的小姑娘疯了。

她是什么身份?

堂子里的“清倌人”,说的好听一点,是卖艺不卖身。可事实是进了堂子,就身不由己,几乎没人能干干净净出去。

这样的人,还想名明媒正娶当军官夫人?还要当家做主?

然后,更疯的事情是,夏之时饶有趣味看着小女孩,满口答应。

一、从私塾到堂子

这个小女孩叫董竹君,生得一副美貌模样,自小被称为“小西施”。父亲拉黄包车,母亲替人缝补,生活穷困却也温暖。

弟弟妹妹因病去世,成为家中“独女”的她,一直备受宠爱。

穷人家的孩子,父母能够给予的最大宠爱,便是倾尽全部让她上学。董竹君,便是如此,6岁进私塾,有了一个童年。

然而,命运似乎不愿意眷顾这个家庭。

不久后,父亲染上风寒,不仅无法工作,还要大量的医药费,母亲也被辞退,家中生计越来越紧张。无奈之下,母亲做出了让董竹君辍学的决定。

这天,母亲告诉董竹君,给她找了个学京戏的好去处。13岁的董竹君攥紧衣角,泪眼婆娑地询问母亲:“真的么?”

母亲眼神躲闪,含糊其辞地回答:“你别管,先去学。”

就这样,13岁的董竹君被送进了堂子。

三年清倌人,换父亲300的医药费。

在堂子里,董竹君被彻头彻尾地装扮了一番,连名字也改成看“杨兰春”。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董竹君如此描述当时的情景:

“照相那天,好像是端午节,我戴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对碧绿色的翠玉耳环,穿一身当时最时髦的黑纱透花夹衣裤,将头发梳成最时兴的刘海剪刀式,手腕子上戴了一对水金花式的金镯子,漂漂亮亮地去到时芳照相馆。”

自此之后,董竹君就不再是那个上学的小女孩,摇身一变成了堂子里的“美人”。

董竹君生得好看,堂子妈妈一心想把她培养成摇钱树,让她每天跟着琴师学琵琶,还允许她和账房先生继续识字。

毕竟,能出得了高价的男人,多少都对女孩的文化程度有要求。

在堂子里的董竹君,几乎见不到阳光,更没有机会独自走出堂子。不管她去哪里,总有人时刻跟着“照顾”。

刚开始董竹君还会天真地想,是不是忍过三年就好了?

可随着月经来潮,董竹君的出名,这个幻想彻底破灭。

堂子里的女人都必须卖笑,用笑来换男人的钱。可闷闷不乐的董竹君,一点也笑不出来,堂子妈妈原本想好好“教育”她,却没成想,正是因为不笑,董竹君竟成了远近闻名的“冰美人”。

董竹君明显感觉到,堂子妈妈正在把她往头牌的路上推。

一旦成为头牌,大概此生都出不了堂子,用身体为堂子赚钱,直到最后一滴血被榨干。

想到这里,董竹君晃了晃脑袋:绝对不可以!

就在这时,27岁的年轻军官夏之时出现了,他24岁就担任四川副都督兼蜀军司令,是个罕见的青年才俊。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他的眼中,董竹君看到了久违的尊重。

尊重,在堂子里,远远比金钱稀缺。

后来董竹君在回忆自己和夏之时的这段过往时,满心欢喜:

“我更细心地观察夏爷了,见他身材高壮、肤色白润,额宽、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神态英俊,性格豪爽,自此我就更加爱慕他,并留心夏爷是不是真心爱我,对镜自照,暗自喜欢,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在堂子里的两年,董竹君看了形形色色的男人,透过眼神,她就知道一个男人是色、还是爱。

那个时候的夏之时,便是爱。

所以,当夏之时要给董竹君赎身、交钱时,董竹君拒绝了。

尽管深陷堂子,但她从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由她可以靠自己,婚姻她也要自己争取。

于是,才有了我们开头那个看似荒谬的片段。

那,董竹君一个15岁的小女孩,要怎么从堂子里出来呢?

逃跑,而且是干干净净地逃跑。

她先是装病拒绝卖唱,堂子妈妈一气之下就把她关到了小楼里。进入小楼后,她仗着自己“冰美人”身份要吃水果。

等到看守去给她拿水果时,她悄悄支开所有人,脱掉身上华贵的衣服、摘下首饰,清清白白地离开了。

她奔向了日本租界里的夏之时。

这是董竹君的逃亡,更是董竹君的自由之路。

夏之时也真的信守承诺,迎娶她当了夏夫人,把她带到了日本留学,后宅的事情也都交给她做主。

夏之时间的朋友们,都称赞两人的婚姻是“文明结婚”。

可渐渐地,当激情褪去,婚姻也逐渐变成了一地鸡毛。董竹君发现,她的丈夫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当夏之时有公务要单独提前回国时,他会塞给董竹君一把枪,然后说:“如果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情,就用它自杀。”

后来,夏之时还特意让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去了日本,美其名曰“陪二嫂读书”,但实际上不过是监视。

所谓夫妻,居然如此没有信任。

董竹君原以为,等她从日本回来,夫妻不再异地,一切就都好了。

结果等她回到四川,迎接她的除了冷漠的丈夫,还有多了一个恶婆婆。

婆婆嫌弃董竹君的身份,也嫌弃董竹君连生4个女儿……

每一个恶婆婆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男人。而夏之时,不仅是不作为的男人,还是煽风点火后冷眼旁观的男人。

尤其是到了后期,夏之时官场失意,更加变本加厉折磨董竹君,放任母亲、家中婢女贬低董竹君的身份。

董竹君很伤心,但每每想起当年夏之时曾救她于苦海,就总想再给这段婚姻一次机会。

冒着生命危险,怀第5胎,便是董竹君给他们夫妻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一次,董竹君生的是儿子,可却在临盆之际被夏之时狠狠打了一顿,原因格外荒谬:没有陪夏之时打麻将。

后来,夏之时也非常后悔,他对好友戴季陶反思:

“我家搞成这样,说到底是我没用。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在外面混得一塌糊涂,一点社会地位都没有,但他家中有五个老婆。这五个老婆在外面都是母老虎,到了家里都老老实实的,从不敢跟丈夫吵一句。我呢?大小也算是个四川名人,家里却一团乱。家里本来是月月吵架,后来是周周吵架,现在干脆是天天吵架,日子真的没法过下去了。”

在夏之时眼里,是董竹君要和他吵架,而不是他自己错了。

这样的反思,注定会把两人的关系推入深渊。

1929年,董竹君趁着夏之时去上海看病,带着4个女儿,离开四川,去了上海打拼。

督军夫人离家出走,夏家彻底成了笑柄。

夏之时在上海愤怒地找到董竹君,说出那句名言:“如果你董竹君也能在上海成功,我就用我的手掌给你煎鱼吃!”

后来,董竹君真的成功了。

她从锦江小餐,做到锦江饭店……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还在抗战时期为抗日地下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

不少名人志士也都知道,当时,上海的“锦江系列”就是他们的避难所。

郭沫若困居上海时,饮食也全都由锦江饭店照顾。为此,他还专门写诗表达感谢:“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到1949年之时,董竹君知道国家建设需要资金,又主动把自己多年来攒下的15万美元,全部捐给国家。

晚年时,她不幸入狱,董竹君也依然昂扬。

每天在监狱内小跑,把香皂放在枕头下,沾沾香气,日记本画满梅花。

她说:“梅花最知冷暖,却从不低头。”

1997年,董竹君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7岁。

在董竹君的身上,始终蕴藏着一股高贵、不屈的气质。

无论深处何地,无论处在何种境遇,她从未放弃过自己,更不曾自轻自贱。

身在堂子,她依然觉得自己能配高贵军官;一人带着5个孩子孤身闯上海,她也坚信自己能成功。哪怕是晚年入狱,她依然会画梅花。

所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自然也能得到命运馈赠。

-

参考文献:《精神有光,灵魂有香:20位民国女子的人生图鉴》,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来源:仙女修练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