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电信诈骗数据出炉:七类诈骗最高发!“定制诈骗”精准覆盖每一个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7:24 1

摘要:近日,警方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高发的七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信网络诈骗又玩出了哪些新花样?哪些诈骗手段最猖獗、最让人防不胜防?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千万别掉进骗子的陷阱里!

2025年上半年高发

电信网络诈骗大盘点

近日,警方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高发的七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信网络诈骗又玩出了哪些新花样?哪些诈骗手段最猖獗、最让人防不胜防?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千万别掉进骗子的陷阱里!

TOP1

刷单返利类

专“掏”低收入群众

套路:以"垫付货款得佣金"为诱饵,通过小额返利建立信任,随后以"连单任务""信用升级"等名义诱骗大额投入,最终以"系统故障""操作失误"为由冻结资金。

案例:2025年1月16日,范某收到一张快递单页,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刷单群,下载“语和家”App 后,先后扫码转账80元、200元、3000元,并获得小额返利。随后,对方以操作错误为由,诱使范某通过货拉拉运送现金5万、15万、25万元至指定地点,范某共损失451752元。

切记: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凡是要求先行垫付资金的"兼职"都是诈骗。切勿相信"多劳多得""层级返利"等话术,守护好个人财务安全。

TOP2

虚假投资理财类

专“榨”有闲钱群众

套路:伪装成金融专家在短视频平台引流,通过"内幕消息""稳赚模型"建立权威形象,初期给予小额返利制造盈利假象,诱骗大额投入后关闭平台卷款跑路。

案例:2025年6月,股民牛某在某手直播中被自称"私募操盘手"的男子添加为钉钉好友。对方推荐下载"ttjc"APP,称该平台可进行股票配资杠杆交易。牛某初期投入3万元,3天后获利5000元并成功提现。在对方"新能源板块内幕消息"诱导下,于6月19日追加投资20万元,当晚发现APP无法登录,钉钉好友已被删除,损失共计20万元。

切记:正规金融APP均需经监管部门备案,通过二维码或链接下载的投资平台多为虚假软件。任何承诺"保本高息""内幕操作"的投资都是诈骗。

TOP3

冒充客服类

专“钓”无知群众

套路:利用非法获取的购物信息,冒充平台客服以"订单异常""会员扣费"为由,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远程操控盗取账户资金或银行卡信息。

案例:2025年3月1日19时许,赵某在家接到“0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抖音“客服”,告知赵某在抖音开通的服务需取消,否则每月将自动扣费。赵某不懂怎么操作,便把手机交给儿子李某。李某按照“客服”提示下载“中银会议”APP,随后赵某手机黑屏,只能按“客服”要求输入支付密码、进行人脸验证。当晚,李某将此事告诉丈夫王某,三人去银行查询后发现,赵某账户已被转走43万元。

切记:平台客服不会要求下载非官方软件进行操作,切勿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向陌生人展示个人账户信息。如需核实,应通过官方APP或网站联系客服。

TOP4

虚假贷款类

专“套”手头紧群众

套路:以"无抵押、秒放款"为噱头吸引急需资金者,通过虚假APP收集个人信息,再以"账户认证""流水验证""保证金"等名义层层加码骗取费用。

案例:2025年6月12日,刘先生在手机上收到一条“度小满金融”贷款APP的下载链接。因刘先生最近着急用钱,就点击链接下载了APP,并进行注册贷款操作。随后刘先生接到自称该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银行卡填错,卡已被冻结无法放款,需缴纳5000元认证金解冻。缴纳三次认证金后客服告知刘先生可以提现,但又被提示账户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提现,需再次缴纳认证金激活账号。在第四次缴纳认证金后,刘先生的20000元已全被骗子骗走。

切记:正规贷款无需提前缴纳任何费用,凡是要求"验证金""保证金"的均为诈骗。切勿向陌生账户转账以"修复征信"或"解锁额度"。

TOP5

冒充公检法类

专“吓”胆小群众

套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伪造警官证、通缉令等法律文书,以"涉嫌洗钱""包裹藏毒"等罪名制造恐慌,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 配合调查。

案例:

切记: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存在"安全账户"。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通过110或当地派出所核实。

TOP6

网络游戏及产品类

专“收”贪心群众

套路:以"免费皮肤""高价收号"为诱饵,诱骗玩家脱离官方平台交易,再以"账号冻结""保证金"等名义索要钱款,针对未成年人还会以"家长追责"进行恐吓。

案例:2025年2月3日,某小学学生梁某在家中玩“和平精英”游戏,在加入一个开局队伍后,有玩家问其要不要免费皮肤。梁某在抖音搜索对方账号添加好友后,对方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声称扫码就可以领皮肤。梁某扫描后,弹出一个窗口,内容是梁某盗用了游戏公司的皮肤,要罚款6万元,并且只有2个小时可以解除惩罚。对方自称是腾讯公司经理,称未成年可以解除惩罚,但要按照指引操作。随后,对方让梁某下载“飞鸽远程”APP,操作梁某的手机,分两天盗取了8万余元。

切记:家长应设置手机支付密码并开启限额功能,教育孩子勿轻信游戏内陌生信息,交易账号装备务必通过官方平台。

TOP7

裸聊敲诈类

专“黑”有色心群众

案例:2025年5月,陈某在"陌陌"上被陌生女子引诱下载"密聊"APP。在对方诱导下进行裸聊后,立即收到自己的不雅截图和手机通讯录。对方要求转账5万元"删除资料",陈某付款后,又被以"服务器备份"为由索要25万元。察觉对方无限索求后,陈某停止转账,此时已损失5万元。

切记:切勿下载非官方渠道的聊天软件,拒绝任何形式的低俗视频交流。遭遇敲诈时切勿转账,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2025年上半年反诈大大数据

监测数据显示,25-40岁群体占受害人总数的68%,其中80后、90后仍是主要目标。值得警惕的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受骗案件同比上升,多集中在网络游戏诈骗领域。

性别分布上,女性受害人占比达62%,其中30-45岁宝妈群体在刷单返利类诈骗中占比高达73%。该群体因照顾家庭导致社交圈狭窄、渴望灵活收入的特点,极易被"居家兼职"话术吸引。

全国日均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技术反制成功率逐步提高,但诈骗手段仍在不断升级。近三成受害人表示曾接触过反诈宣传,但仍被"定制化骗局"突破防线,反映出精准反诈的必要性。

反诈指南

“三不一多”原则是最基本的防骗法则:

不轻信:陌生来电、链接、弹窗信息需多方核实

不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防线

不转账:任何 "安全账户"" 保证金 " 要求均为诈骗

多核实:通过官方渠道、亲属朋友交叉验证可疑信息

手机安全防护技巧:

安装官方应用商店认可的安全软件

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

关闭不必要的授权

来源:高台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