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元近期经历大幅波动,美元指数一度攀升至100关口,但随后因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大幅下挫,截至发稿,美元指数报98.74。在美元波动之际,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基本维持升值态势。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8月5日电(葛佳明) 美元近期经历大幅波动,美元指数一度攀升至100关口,但随后因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大幅下挫,截至发稿,美元指数报98.74。在美元波动之际,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基本维持升值态势。
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对7.1366元,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调升29个基点,为2024年11月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高点,连续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幅度达130个基点。
海通期货研究所总经理助理顾佳男对新华财经表示,尽管即期汇率受美元反弹影响小幅走弱,但央行通过持续上调中间价释放强烈维稳信号,凸显政策端对汇率稳定的引导意图。
美元或进一步走弱
尽管近期美元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跌幅仍达到8.5%。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增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持续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中长期美元走弱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
顾佳男表示,近期美元指数大幅波动,主要受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表现分化影响。上周前半周,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维持“鹰派”立场及好于预期的二季度经济数据共同支撑美元走强;然而上周五(8月1日)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显著弱于预期,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导致美元指数大幅回落。
顾佳男认为,关税事件的冲击已逐步淡化,短期内美元走势将回归美国经济基本面。具体来看,后续美国经济将面临多重考验,美国劳动力市场仍有进一步走弱的风险。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美国经济后续预计延续放缓趋势,劳动力市场“最差的时候”或尚未来临。一是,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调整,其平均有效关税税率目前已达到18.3%,为1934年以来最高水平;二是,当前美国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依旧低迷,关税对投资的短期冲击大于消费;三是,随着下半年美国通胀升温,居民实际收入、消费或受冲击。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研究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美国最新披露的经济数据均明显弱于市场预期,且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与美联储间的矛盾较大,或将导致市场担忧年内降息空间的扩大。这可能限制了美元指数短期内的反弹空间,美元大概率会在8月维持低位震荡的行情。
美国旧金山联储行长玛丽·戴利(Mary Daly)日前表示,考虑到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正在走软,且仍没有迹象表明关税引发的通胀具有持续性,这意味着美联储降息的时机已经临近,今年两次降息仍是合适的。
国泰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7月非农数据或尚不足以改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偏鹰立场。接下来,美联储将于8月底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将是观察鲍威尔政策表态的重要节点,也将成为短期影响市场降息预期以及美元走势的关键。
“从长期而言,美元指数强弱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兴业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储备资产走向多元化,美元指数仍有进一步贬值空间。以当前美元储备资产占比来看,美元指数支撑区间约为87-95。
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也表示,随着美联储降息举措生效,美元在未来一年将大幅贬值,该行预计美元指数可能下跌9%。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稳中趋升
尽管美元汇率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产生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呈现稳中趋升态势,有利于引导人民币汇率企稳。从7月数据来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下跌274个基点,报7.193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跌517个基点,报7.2091,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则累计调升92个基点至7.1494。
中金公司认为,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其年内升值幅度明显小于其他主要货币,若“去美元化”的叙事延续,美元后续继续下跌,此前升幅明显较小的人民币或迎来补涨。
与此同时,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上升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人民币汇率上行。
中金公司表示,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统计数据,截至7月30日当周,主动外资单周净流入港股与美国存托凭证(ADR)市场429万美元,结束了此前连续流出态势,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与此同时,A股市场外资流出规模明显收窄,从前一周的2亿美元降至930万美元,这一信号或预示着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策略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稳汇率政策也将起到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作用。”中金公司表示,国家外管局在近期召开2025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交流会上表示,将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从人民币后续走势看,驱动汇率的主要因素仍为美元指数走向、中美关税谈判进展以及稳汇率、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情况。当前美元反弹力量偏向温和,中美关税预期亦保持平稳,在稳汇率、稳增长如期发力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或保持平稳。
“但仍有两大因素可能对人民币后续走势构成不确定性。”顾佳男指出,一是海外需求因上半年“抢出口”的透支而趋弱,二是国内后续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情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认为,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稳中有升”的趋势愈发明确,究其原因,我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长期经济基础。
在盛松成看来,在判断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趋稳趋升的同时,也必须警惕短期内的过快升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政策调控必须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防止“超调”和市场非理性波动。
编辑:李一帆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