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并非空洞的政治宣示,而是对美国近期单方面对巴西出口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的直接回应。巴西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硬气?又为什么说中国是最大赢家呢?
近日,在巴西执政党工人党的全国大会上,总统卢拉·达席尔瓦通过社交平台直播,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且不容误读的信号:
“巴西不再依赖美国,我们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巴西强加政治命令。”
这句话并非空洞的政治宣示,而是对美国近期单方面对巴西出口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的直接回应。巴西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硬气?又为什么说中国是最大赢家呢?
过去几十年,尽管巴西不时展现出“独立外交”的姿态,但始终未真正偏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然而卢拉的这一番话,释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明确态度。
巴西之所以作出如此激烈的反应,与近期川普政府的激进关税政策密切相关。作为其“美国优先”经济战略的一部分,川普在6月宣布将对包括巴西铁矿石、咖啡、牛肉在内的大宗出口产品施加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声称是为“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
这一做法,令巴西经济界震惊,对此巴西没有退缩,而是以“去美国化”作为回应。
卢拉指出,巴西当前在全球已建立起广泛的贸易网络,早已不是那个只能依赖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家”。这句话,正中川普政策的要害——他想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巴西就范,却不料彻底激化了对方的“自主外交”动能。
虽然卢拉的讲话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所说的“全球贸易关系”中的最大一块,正是中国。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突破1700亿美元,远超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额(约900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国在巴西的投资也大幅增长,涵盖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多个关键领域。
彭博社分析指出,川普的惩罚性关税,实际上加速了巴西“政治上靠近中国”的进程。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上半年,中国正式邀请巴西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推进与金砖国家在新能源、数字货币等领域的合作,巴西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而巴方政府人士也多次表示,支持金砖国家建设“去美元化”的多边支付系统。
在这一背景下,华盛顿原本想通过经济胁迫收拢“后院”的图谋,正在面临破产风险。
据《纽约时报》报道,卢拉讲话播出当晚,白宫内部召开了数小时的闭门会议,一位接近政府核心的外交顾问表示:“白宫上下目瞪口呆,没有人预料到巴西的反应会如此猛烈。”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川普的“孤立主义回防策略”面临现实碰壁,按照其规划,美国未来几年将逐步减少在中东、非洲的投入,把战略重心转向“美洲大陆”,特别是拉丁美洲,试图将其变成中国难以渗透的“铁桶阵地”。
但如果巴西这一南美最大经济体、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式倒向中国,那美国在拉美“维持秩序”的整盘棋就会出现缺口。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这是对美国地缘战略的当头棒喝,也是对川普政府缺乏外交策略深度的讽刺。”
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巴西的“转身”,是否会引发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效仿?
近年来,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除了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等国都积极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延伸至智利和巴拿马,中国公司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遍地开花。
不仅如此,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金砖开发银行,也成为越来越多拉美国家融资的替代选项,在美债信用屡遭质疑、美元地位逐渐波动的背景下,这些国家更倾向于从多边框架中获取发展资金,而非完全依赖美国。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巴西的“脱美转中”战略取得经济收益,将对邻国形成示范效应。
当然,巴西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长期以来,亲美、精英主义色彩较浓的中上阶层,对美国有较高的文化认同和经济依赖,卢拉的这次公开表态,是否会引发国内政治对抗,仍需观察。
但从民意基础看,卢拉并非盲目冒进,近年来巴西国内对于美国干预主义的反感逐步上升,尤其是疫情期间美国对疫苗、原材料出口的限制,令许多巴西人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大国”的代价,再加上巴西近年来持续遭受美元利率冲击和资本外流压力,“去美元化”正在成为社会共识的一部分。
卢拉押注的是一个“全球南方觉醒”的历史大势,他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中,试图为巴西找到不被边缘化的发展路径。
来源:鉴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