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诗仙李白在一千多年前,就用精妙丽句写出了宣砚的神奇。如今,宣砚经历沉寂之后,重获新生并长足发展,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守护文明之光的宝器。今年5月,致力于传承发展宣砚文化的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诗仙李白在一千多年前,就用精妙丽句写出了宣砚的神奇。如今,宣砚经历沉寂之后,重获新生并长足发展,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守护文明之光的宝器。今年5月,致力于传承发展宣砚文化的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宣砚的重生故事,其实也是文明传承的一个生动注脚。”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宣砚小镇”旌德县白地镇的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在刀石碰撞之间,体验千年瑰宝的独特魅力和文明力量。
宣砚,古名“宣州石砚”,为文房四宝中的砚类名品。2010年7月,旌德县龙潭山采石坑遗址被偶然发现,一度“消失”的宣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2012年,失传多年的宣砚制作技艺得到恢复。2014年,旌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宣砚之乡”特色区域称号,有着“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美誉的宣城市,至此弥补了砚台“缺席”的遗憾,实至名归。
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研学负责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宣砚砚矿独立开采权的文化企业,该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以“让宣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名片”为己任,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通过“宣砚+文创”“宣砚+文旅”等创新模式,力促宣砚产品开发创新和宣砚产业链发展,最终让沉睡的石头“活”起来、“潮”起来。
走进宣砚文化园,如同走进一个砚台的世界。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和智能化设备,出坯、出形、初步雕刻等十多个环节的“情景再现”,素净典雅、温润如玉的成品,令参观者目不暇接。
“我们在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工艺标准、推进校企联合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和文化‘出海’力度。”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太海介绍,公司通过成立大师工作室,建立“师徒传承”制度,累计培养砚雕工艺师200余人,为宣砚传统制作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继承与弘扬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争做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的践行者。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百企帮百村”项目,将打磨车间建成妇女创业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5万元。新冠疫情期间,组织义拍筹集善款,增设20个就业岗位,并向全国书法爱好者开放线上公益直播课。同时,常态化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累计捐赠超百万元,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砚台是书写用具,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黄太海表示,公司将以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谋发展、求突破,让宣砚这一文化瑰宝焕发出新时代的文明之光。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