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旌德县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在存量上增加空间增量,向天空借空间,向上要动能。近三年,入园项目中“上楼”企业占比81%,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用地进入了存量时代,用地紧张、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制约着越来越多产业的发展。
旌德县积极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在存量上增加空间增量,向天空借空间,向上要动能。近三年,入园项目中“上楼”企业占比81%,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工业上楼”怎么上?
目前“工业上楼”的企业
发展如何?
近日
记者来到旌德实地采访——
旌德经开区俯瞰图
打开发展空间
旌德县经开区国土分局工作人员梅旻解释,曾经该县经开区招引企业看行业、看投资、看体量,对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具体指标关注不足,导致该县新桥园区一些老企业、老厂房容积率较低,最低的仅0.73。
面对这样的情况
怎么办?
向天空借空间
“工业上楼”!
该县于2022年深入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实施“工业上楼”,将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层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要求项目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1.2(对应层高3—4层),将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赫菲特汽车有限公司是“工业上楼”的受益者。
该企业拥有国家工信部批准的专用车、特种设备车整车生产改装资质,是一家高端专用车研发制造企业,与奔驰、福特、丰田等知名汽车集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该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产线上的装配工人围绕车架来回忙碌,紧张地安装零件、组装车辆。
“今年4月,公司取得车辆出口资质。上个月,刚向吉尔吉斯斯坦出口了‘旌德造’汽车,本月7日刚刚抵达,目前正在忙着交付下一批出口订单。”该企业负责人陈晓东向记者介绍,这么好的效益和政府的倾力帮扶分不开。而帮扶的第一步,正是解决土地问题。
2021年,赫菲特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旌德,用地是第一件“头等大事”。该县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俞美红介绍,彼时经开区篁嘉园区的正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147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把“存量”变“增量”,该县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将土地“易主新生”,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内新建4层以上标准化厂房7栋。
赫菲特“入住”的就是这4层以上的标准化厂房。“研发、生产、办公、展示都在一栋楼内,实现一楼通达。”陈晓东高兴地表示,产业空间释放后,企业发展迎来看得见的成果,去年企业产值破8000万。
积蓄发展后劲
3C电子显示元器件制造项目是享受“工业上楼”、拎包入住的又一企业。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相比以往平房厂房,高楼化厂房不是简单堆叠,而是以其产业实际需求出发,对厂房布局、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实现空间的巧妙配合重塑。
该县优选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作为重点“上楼”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园配备污水处理池,为健康用品、新材料产业园配备仓储中心。部分厂房1层层高提升至7.5米,2-4楼层高5.8米,单层面积增至1701平方米,承重升至1.2吨/平方米。同时,每个厂房配置载重3吨货梯,每层预留宽4米、高3.5米的吊装口,保障设备上楼。同时,该县累计投入超10亿元全面升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休闲场所、人才空间。“上楼”企业均可申请使用,实现生产空间零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企业“有楼上”。目前,该县构建“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园区总规模达6.78平方公里。灵活运用平台代建、司法回收、产业嫁接等方式,盘活工业用地931.23亩、厂房12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旌德县深入贯彻“工业富县”发展战略,积极谋项目、推进度、促投资,以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县发改委主任潘智星介绍,该县已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支撑项目。目前,已向上申报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17个,总投资62.45亿元,涵盖工业、社会事业、农林水利、教育、医疗等多个投向领域,截至目前已发行债券1.41亿元。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管理,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中。主动跟进服务,提前介入沟通,加快安旌高速、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浣溪水库、天然气气源引入线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投资发展之“稳”。
来源 | 宣城发布
编辑 | 汪燕琴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