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当下,成都都市圈正迸发澎湃活力。四川省首条跨地级行政区市域(郊)铁路成资线日均客流量3.04万人次,成都都市圈九大重点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2万亿元,成德眉资4市近7000家企业跨区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25年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作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当下,成都都市圈正迸发澎湃活力。四川省首条跨地级行政区市域(郊)铁路成资线日均客流量3.04万人次,成都都市圈九大重点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2万亿元,成德眉资4市近7000家企业跨区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25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1.78亿元、占全省比重47.5%,增长6.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成为驱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时针回拨。2020年1月起,四川将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2020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落地落细路径。同年7月27日,作为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的省同城化办揭牌,开始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标志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5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站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由成长期迈向提升期的关键节点,成都都市圈正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四川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互通互联
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成型
助力区域一体化发展
近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强调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构建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是《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重要要求,其中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是重要任务。
按照规划,成都都市圈要以“两环三射”为主骨架,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交通“1小时通勤圈”。“两环”即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成都外环铁路,“三射”则是以成都为核心,分别向德阳、眉山、资阳放射出去的3条市域(郊)铁路线。
在建的成眉S5线
其中“一射”市域(郊)铁路成资线已于去年9月开通,另外两条市域(郊)铁路正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成德S11线项目全线所需建设用地均已获批,体量最大的德阳北站较既定工期提前两个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成眉S5线的关键工程岷江特大桥预计今年8月全桥贯通,全线6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项目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果。
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7年,3条跨市轨道交通线将全部开通运营,成德眉资区域有望成为全国首个中心城市到全部区域副中心城市均运营市域铁路的都市圈。这意味着成都都市圈“外建大通道、内建大网络、共建大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加速成型,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聚势拓能。
基础设施加速同城化,服务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今年5月,资阳市安岳县完成公交系统升级改造接入天府通,至此,资阳市实现天府通全覆盖,成都都市圈32个区(市)县实现“卡(码)通刷”。目前,成都都市圈内稳定开行跨市公交17条,跨市流动人口日均达68万人次,“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跨市公交
1月下旬,天府大道仁寿段全面通车,从成都天府广场到眉山仁寿城区可“一路敞跑”,意味着这条城市中轴线全面成型。今年还将加快实施成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高水平运营成都平原经济区铁路公交化列车,加快推动成乐高速扩容、天眉乐高速等项目建设,不断深化成都都市圈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02
建圈强链
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激发产业协作澎湃活力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今年1-5月,成都都市圈交出亮眼产业“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在成都极核引领下,德眉资3市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区域协同发展活力尽显。
上扬的曲线,是成都都市圈产业集群协作共兴成势见效的真实写照。进入7月,位于眉山的菲斯特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一片火热景象。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其在眉山布局的目前全球最大的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光学薄膜生产基地,已竣工并部分投产。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资料图 图据 红星新闻
近年来,成都都市圈“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产业协作成势见效,推动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15”总装下线并点火成功,“都市圈造”国内首列氢能市域列车以时速160公里满载成功试跑。产业协同还推动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如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已聚集企业近3000家、实现产值3000亿元。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9条重点产业链,成德眉资各具优势,以“链”为媒,深耕产业协同。截至目前,新型显示、锂电和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分别以103.9亿元、100.21亿元、76.54亿元成为成都都市圈年度投资额前三位。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资料图 图据成都发布
产业建圈强链离不开精准招引。6月18日至20日在蓉举行的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上,成德眉资共同发布首个成都都市圈投资指南,系统梳理4地产业优势、要素资源和政策体系,整体分享“圈”内投资环境与合作机遇。此前,成都都市圈在产业联合招引上已有不少成果,如成都金牛—德阳什邡合作园区引入中航智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等。下一步,4市还将持续深化都市圈合作招商长效机制,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瞄准低空经济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都市圈4市抢抓机遇,积极布局。成都相继出台多项低空经济相关规划政策;德阳什邡通用机场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四川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迁建项目落户眉山洪雅县;成都科学城管委会与资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围绕共同发展低空经济达成战略合作……
4月15日,眉山天府新区发布全市首批低空旅游精品航线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德眉资4市通过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能够形成合力,更好激发产业跨区域建圈强链的澎湃活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创新驱动
共塑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品牌
区域协同创新加速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是成都都市圈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旨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6月25日,“创新共同体 协同都市圈”2025年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在成都举行。图据 成都科技
在6月举行的“创新共同体 协同都市圈”2025年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上,《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指引》发布,为成德眉资4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提供科学评价体系。此前,4市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促进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的若干措施》,共形成15条措施。
紧密携手下,一系列具有区域协同创新特色的发展成效已经显现。“我们的‘河宝’机器人产品覆盖水库、河道等智能清污场景,在德阳旌湖、成都锦城湖均已应用。”德阳市的东方水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主策划陈太坪说,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对外展示的平台和渠道,未来将以成都都市圈为起点向外拓展市场,让机器人产品加速落地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5年十件大事中,包括合力推进都市圈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目前,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已落地运行,成德眉资科创母基金、成眉科创基金注册成立,通过160场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成德眉资4市近7000家企业跨区域找市场、聊转化。
今天的阶段性成果,来自高位谋划布局。从2020年开始,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每年都会研究制定同城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今年共实施169个重大项目、107个重点事项和28个重要会议活动。
按照《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柴桑河湿地公园
向既定目标迈进。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区域专项规划正有序编制,将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眉资特色优势,坚持“四市同城”理念,坚定一盘棋、同城化发展,全面深化“优势同构、同城共兴,要素同用、同城共享,运营同体、同城共治”,加快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来源:天府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