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我市“山东临沂积极构建创业生态共同体”文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6:48 1

摘要: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山东省临沂商城,物流货车与直播灯光共同唤醒了这座城市的创业脉搏。3.5万家电商企业在这里将“临沂制造”发往全国,1.4万名“家门口创业”的摊主支起便民经济的烟火,700余名“归雁”人才带着技术资金返乡筑梦……

8月5日,《中国劳动保障报》二版头条刊发我市“山东临沂积极构建创业生态共同体”文章。

原文如下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山东省临沂商城,物流货车与直播灯光共同唤醒了这座城市的创业脉搏。3.5万家电商企业在这里将“临沂制造”发往全国,1.4万名“家门口创业”的摊主支起便民经济的烟火,700余名“归雁”人才带着技术资金返乡筑梦……

今年上半年,这座革命老区城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4亿元,带动就业1.71万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临沂以“四维赋能”政策体系与“五景共创”生态布局奏响的创业交响曲。

政策筑基一四维赋能激活创业基因

“没想到美德积分能换贷款额度!”临沂商城的商户李娟凭借“AA级信踬用积分”,3天内获得50万元商城美德积分贷。这得益于临沂市构建的“政策赋能+信用赋能+金融赋能+服务赋能”四维体系。

在临沂应用科学城,奥瑞生物仅用半年完成B轮融资,研发的医用生物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快速成长的密码藏在《临沂市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12项专项政策构建的“政策立方体”中。

“我市在创业工作中打出政策连环拳--《创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孵化流程,《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组建200人专家库,‘创业担保贷款+’系列产品覆盖全业态。”临沂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郯城县“郯小集”创业微场景、沂河新区“创享新区”等县域探索,形成“市统筹、县特色、乡落地”三级联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助企护航行动,成立19支服务专班,全年走访企业3900家,建立552个问题台账,助力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政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场景革命一五大赛道演绎创业百态

凌晨3点的临沂电商产业园,主播“物流小哥老张”正通过直播间将“临沂制造”发往全国。这是临沂市作为“中国市场名城”和“中国物流之都”,拥有五大创业场景城市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业的“加速器”。聚焦科技创新,依托临沂应用科学城、科技创业园、启迪之星孵化基地、盘古天地产业园等全市18家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引导创孵平台深度融入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重点培育孵化具有前沿技术和市场潜力的种子项目。临沂科技创业园内,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孵化。盘古天地产业园的“创梦护航”陪跑机制,已助力70余个项目突破发展瓶颈。全市18家孵化基地、园区已培育出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电商创业的“造梦场”。“上午直播、下午发货、次日达全国”的电商闭环,让90后创客王磊的藤编家居店借力“创业担保贷款+供应链金融”,年销售额突破 8000万元。依托“临沂商城”金字招牌,临沂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全市现有电商产业园50余处,38家物流园区与直播园区高效直连,3.5万家企业开展电商零售业务,带动就业创业20.4万人,涌现了一大批引领风潮的“网红创客”。

便民经济的“烟火气”。修鞋匠老张的摊位升级成了“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体”,这是临沂“十百千万”工程孵化的1.4万个民生创业样本之一。全市依托特色街区、便民摊点群“邻里市集”“果蔬小集”等,打造44 处创业街区和社区微创业场景,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滋养着最朴素的创业梦想。

返乡创业的“大舞台”。实施归雁工程,依托17个“四雁”人才创业孵化园区,吸引700余名返乡人才创业,“归雁兴临”品牌效应凸显。返乡创业90后非遗传承人卞成飞组建20人团队打造费县手造工坊,享受3年场地免租及电商培训,柳编产品年出口额超 500万元,销往新加澳大利亚等10余国,带动妇女、残疾人等1500多人就业。

高校创业的“梦工厂”。青岛理工(临沂)BIM技术工作室为大学生团队提供建筑数字化服务,现已承接省内12个重点项目建模。全市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已成为青年学子的“创意梦工厂”和创业实践摇篮。

生态跃迁一全周期服务打造创业高地

“我们着力构建‘发现种子、孵化育苗、陪护长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创业者需求为中心,绘制‘创业生态圈’。”临沂市人社局副局长刘海涛说。

从退伍军人到农业CEO,赵明远的蜕变源于临沂独特的创业陪跑机制。他的有机农场不仅获得2768万元“归雁贷款”,还得到导师团队全程技术护航。

全市七届创业大赛沉淀200多个优质项目,8家优胜企业直接入驻孵化基地。“创培在身边”活动将服务延伸到街头巷尾,仅2025年就举办80场,服务超10万人次。

“我们建立‘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聚焦70余个有需求、有潜力的项目,以‘创业项目+导师+孵化机构+服务专员’模式组建‘陪跑团’,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精准化的深度服务,助力企业突破瓶颈、加速成长。”临沂市人社局创业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说。

临沂积极搭建与大企业、投资机构、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平台,跟踪企业发展需求,动态提供政策更新、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后续支持。

奥德装备制造公司通过“政策包”一键获取人才引进、技改补贴等12项服务,研发周期缩短40%。

“我利用家乡返乡创业的好政策,在老家建设了有机农场,获得‘四雁工程’2768万元贷款及智慧农业技术支持,建成2000亩基地,年接待研学游客1.2万人次。”上海IT工程师赵明远说。

临沂市编制完成“创业担保贷款地图”,标注35家经办银行、441个金融网点、1520名客户经理及各县区人社局联系方式,构建起网格化、可视化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新型职业农民、美德积分 A级群体可享信用贷款,全市信用贷款占比达35%。

从科技园区到田间地头,从大学生创客到返乡“归雁”,临沂用生态思维重构创业逻辑,续写着创业的崭新篇章。(王金川 葛堂霞 陈承涛)

来源:临沂市人社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