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加快推动智能化发展半年观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6:48 1

摘要:踏着仲夏夜的月光,记者来到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选矿区域,巨大的厂房一片漆黑,只有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持续传来。进入厂房大门,随着记者不断前行,生产现场的自动感应灯逐一点亮,眼前的景物这才逐渐清晰起来——两台巨型球磨机正在高速运转、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预定轨道作业、各种

踏着仲夏夜的月光,记者来到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选矿区域,巨大的厂房一片漆黑,只有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持续传来。进入厂房大门,随着记者不断前行,生产现场的自动感应灯逐一点亮,眼前的景物这才逐渐清晰起来——两台巨型球磨机正在高速运转、智能巡检机器人沿着预定轨道作业、各种感应器规律地闪烁着红色光线……

这里,是我国钢铁行业首个选矿“智慧工厂”,它创新应用了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相融合的边云协同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远超传统工厂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关宝山公司铁精矿完全成本在2024年同比降低55.8元/吨的基础上再降11.5元/吨;劳动生产率比2024年提高15.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6%。

据了解,鞍钢矿业目前已完成露、井、选、球四大场景无人化改造。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锚定智能化发展方向,聚力攻坚数字鞍钢建设,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加速形成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插上“智慧翅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鞍钢智造”方案和样本。

加速钢铁链条智能重构

钢铁生产流程复杂、链条长,智能制造应用在钢铁行业,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柔性化。记者来到位于鞍山城区西隅的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在镀锌一工区库区,只见无人行车正吊着钢卷往来穿梭。随着“叮——”的一声指令,钢卷稳稳落在卷座上,激光定位仪的绿色光线在钢卷上滑过。该厂智能设备点检员陈浩指着无人行车告诉记者:“它比人厉害多了,能准确到毫米级。以前老吊车司机需要练习多年才能掌握的稳准技术,它上岗就自带。”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分厂无人行车系统已经全面投运,并实现钢卷吊运路径和任务排序智能优化,不仅压缩了行车等待时间,还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指挥,库区作业效率、库存周转率分别提升30%和25%,综合运营成本显著降低。镀锌一工区党支部书记王鹏表示:“这是我们向智能化跃升迈出的关键一步。未来,我们将深入应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最终实现无人化作业目标。”

今年以来,产线智能革命的热潮在鞍钢集团澎湃涌动,各基地加快推进钢铁链条的智能重构,以此减少人力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攀钢鸿舰公司物流磨球分公司,轧球生产线正奏响“智能进行曲”,原本需要12个人的产线现在由4台智能机器人替代,并实现柔性化生产,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该产线创造产值1200多万元。

鸿舰公司成套分公司小型工段柔性加工单元1号数控机床老车工蒲海令也深刻体会到智能化带来的高效便捷,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传统机床加工一个轴承座需要37个台时。现在,随着数控智能机床‘上岗’,加工一个轴承座13个台时就能完成!”在本钢北营公司料场,无人卸料机与无人堆取料机默契配合,将原料卸下、堆叠,再按需取送。

北营炼铁总厂设备工程室主任工程师彭诚告诉记者,料场内的智能系统还应用了高精度三维图像重构技术,就像有了“透视眼”,让作业更精准高效,“如今,料场利用率提高20%以上,盘库效率提高95%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300%。”

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牵头制定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行业标准,全集团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更是达到86%,提前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到2026年达到80%的目标任务。

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今年4月8日,凌钢钢铁产业管理与信息化整体提升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作为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部署ERP系统,是凌钢入列鞍钢集团后移植鞍钢集团先进管理理念,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关键一步。7月9日,记者来到凌钢。走进凌钢新焦化集控大厅,只见实时生产数据在巨幕上跃动。凌钢股份焦化分公司设备管理室工程师林春东向记者介绍:“依托该ERP系统,我们公司的各种生产数据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挖掘,变成了真金白银。依靠这些生产数据可让智能系统全面接管生产,实现智能控制和系统优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数据正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为智能化发展等提供关键动力。今年以来,鞍钢集团锚定“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目标,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与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在鞍钢集团设备管理领域,数据要素正在重塑产线设备运维模式。在鞍钢股份冷轧厂,能介作业区二号线区域点检员肖宇正利用鞍山钢铁今年投用的“电气设备华佗系统”对设备进行巡检。只见他用手机扫描设备二维码,很快,一份完整的设备电子档案就出现在屏幕上——历次维修记录、实时运行参数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以前了解设备情况要翻半天纸质档案,现在扫一次码就全能搞定!”肖宇对这位“新助手”赞不绝口,“它还能预判设备亚健康状态,让我的工作从被动抢修变成主动预防。”这套基于大数据技术、以预知维修为核心的智能运维系统,正深刻改变着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据鞍钢股份数智发展部项目管理工作负责人于鹏介绍,“电气设备华佗系统”覆盖设备档案、智能诊断、预知维修的全链条设备管理,实现了从单一故障报警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使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更换周期平均延长30%,维修成本降低20%以上。从生产运行到设备管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鞍钢集团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海量数据,如今,这些数据的价值正被深度挖掘,一场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革命方兴未艾。

“AI+”赋能实现多场景突破

朝阳初升,几十辆重型卡车已经在电子系统引导下有序驶入德邻陆港园区,开始每天的运输工作,调度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库存状态:“车牌号辽CXXXXX已抵达四号库等待装车·计划作业时间20分钟·等候车辆数2台……”德邻陆港供应链事业部配送室经理王自翔指着动态监控画面向记者介绍说:“每一辆车的运行轨迹、货物状态,甚至预计到达时间都能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车辆运输全链条的智能化管控,不仅效率高,安全更有保障。”

走进德邻陆港技术部,主管工程师刘洋介绍起他的AI同事“德邻星”:“它不仅能同时处理现货、期货咨询,还能24小时在线为客户答疑解惑,客户听不懂的钢材期货专业术语,在应用电商平台时遇到的技术问题,‘德邻星’都能用‘大白话’给客户解释得明明白白。”目前,“德邻星”已覆盖鞍钢集团现货、期货及德邻e钢等核心平台,未来还将嵌入仓储加工、物流配送全链条。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实施了“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加速推进DeepSeek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夏日骄阳下的鞍钢集团大数据中心,白色的墙体格外亮眼,极具现代感的设计让这座建筑充满未来气息。作为目前辽宁地区钢铁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数据中心,其依托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为鞍钢集团信息系统提供设备托管、资源租赁、智能计算等全方位数据服务,全面支撑鞍钢集团数字化转型。

鞍钢数科产品研发中心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师孙阳一边带着记者在一行行黑色机柜间穿行,一边向记者介绍说:“鞍钢数科羽嘉大模型平台已完成核心功能上线,基于这个AI平台,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调用相应的模型、应用或智能体,也能利用平台工具进行开发等操作……”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羽嘉大模型平台交出一份充满亮点的成绩单——

鞍钢集团财务共享智能客服解答效率大幅提升,可实现精准解答并推送操作视频;大模型的智慧配煤系统在鞍山钢铁本部和朝阳钢铁试验部署,可根据预测模型输出最优方案,降低生产成本;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热轧部辅助生产使用“小模型粗检+大模型精验”,算法准确率提升20%;……

自鞍钢集团启动“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鞍钢集团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探索AI应用,研发“羽嘉”“天石至简”AI大模型平台、上线“鞍云智鼎”AI大模型、与中国移动开展AI大模型合作,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生产监防、产品性能预测、设备状态诊断、业务报账等多个场景取得赋能突破。

从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再到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向“高”而攀的生动实践,以高端化为引领凝聚起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面向未来,鞍钢集团将继续锚定高端化发展方向,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来源:鞍钢集团)

来源:《中国名牌》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