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迪奥位于深圳的沙龙精品店内,别具一格的沙漠风格藤编工艺品成为众人的打卡点。这些作品,由广西博白县非遗藤编代表性传承人黄连将带领100名乡村阿姨、藤编师傅制作而成,这一笔国际订单达到200万元!
近日,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迪奥位于深圳的沙龙精品店内,别具一格的沙漠风格藤编工艺品成为众人的打卡点。这些作品,由广西博白县非遗藤编代表性传承人黄连将带领100名乡村阿姨、藤编师傅制作而成,这一笔国际订单达到200万元!
在深圳万象城的迪奥沙龙精品店内,仙人掌、仙人球等沙漠造型的藤编工艺品栩栩如生,藤条纹路规整且富于变化,一时成为店内焦点。7月下旬,黄连将专程来到该店,与这些藤编作品合影。
黄连将参观迪奥深圳沙龙精品店,与藤编合影。
“迪奥选择由我们制作藤编作品,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手工艺品符合他们的品牌理念,也因为我们的产品已在业内、在世界贸易中积攒了一定的名气。”黄连将说。她的团队,即广西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凰图公司)在接到订单后,从上千名乡村手工师傅中挑选了100名,从工艺品设计到制作,反复推敲数月,才让成品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乡村阿姨正在编织迪奥定制的藤编工艺品。
黄连将与藤编的缘分,源于20年前,她独自到博白县打工,学做藤编。那时,她觉得藤编这种手工艺品十分独特,于是开始探索博白藤编品牌化道路。后来,阿里国际站这一平台让她走上了非遗藤编出海之路,她逐渐掌握了外贸技巧,产品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黄连将参加2025年广交会留影。
如今,凰图工艺品公司以藤编篮子为代表的工艺品已经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年产值数千万元,带动了上千编织户走上致富道路。
黄连将的团队采用“公司+订单+农户”的运营模式,让编织户实现“家门口工作”——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编筐。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切实帮助了上千编织户。“我们村里的妇女现在都很自豪地说自己是‘编筐人’,以迪奥订单为例,一名阿姨可日入200多元。”黄连将笑着说。
小小“编筐人”成了令人羡慕的“大行当”。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藤编行业,博白县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藤编生态,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
2024年,博白县编织工艺品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博白县委、县政府创新推行“公司+基地+乡村振兴”模式,加快推进编织工艺品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编织工艺品的产供销集散地,实现100亿元的产业集聚。
“藏在乡村的藤编技艺需要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创新就是敲门砖。”在黄连将看来,博白藤编出海不仅是一项商业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让博白藤编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纽带。
黄连将(右二)在越南指导编织女工做藤编。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振兴与发展部部长李宁认为,通过与迪奥这样的国际奢侈品牌合作,博白藤编技艺得以进入高端市场,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和关注。这不仅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技艺的创新和升级。这种合作模式将非遗从区域性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符号,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不仅展示了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也让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
广西“守摊女孩”圆梦,大学校长亲自上门送录取通知书
痛心!游客在景区坠崖身亡,妻子眼睁睁看着他掉下……
来源: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