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离职潮冲上热搜!平时吃香喝辣吃习惯了,一换主持人就吃不消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5:48 1

摘要:7 月 29 日,印乐法师接过少林寺住持位置时,香炉里的烟还带着释永信时代的余温。这位从白马寺来的新住持没烧 "上任香",反倒先撤了寺里所有卖香的摊位 —— 那些曾被游客吐槽 "一进院落就伸手要钱" 的商业化符号,三天内消失得干干净净。

7 月 29 日,印乐法师接过少林寺住持位置时,香炉里的烟还带着释永信时代的余温。这位从白马寺来的新住持没烧 "上任香",反倒先撤了寺里所有卖香的摊位 —— 那些曾被游客吐槽 "一进院落就伸手要钱" 的商业化符号,三天内消失得干干净净。

紧接着,扫码布施的二维码被铲掉了,19.9 元一本的《少林寺志》摆进了免费取阅架,连武僧们的抖音直播也停了。有游客发现,现在进寺仍要花 80 元买门票,但烧香处只剩几炷免费清香在石台上静静冒烟,倒比从前动辄上百元的 "平安香" 更显禅意。

这场改革像块石头砸进油锅。半个月后,"少林寺离职潮" 冲上热搜。有网友翻出武僧延琮曾说的 "空闲时也会弹吉他玩游戏",调侃道:"怕是没流量打赏不习惯了"。更耐人寻味的是 "离职" 这个词 —— 出家人还俗叫离职,这寺庙到底是修行地还是职场?

要弄清这点,得先看看释永信留下的摊子。这位被通报 "挪用资产、违反戒律" 的前住持,名下曾关联 8 家企业,从无形资产管理到功夫传习无所不包。

2015 年就传出,少林寺一年能从门票分走 4000 万,70% 用于建设,20% 给僧人发生活费。那会儿武僧团去国外表演,机票酒店排场不小,释延鲁作为总教头,还能带着弟子给普京千金当师傅。

但印乐法师带来的是另一套规矩。在白马寺的二十年,他坚持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38 摄氏度高温天还带着僧人下地种红薯,收了粮食分给香客。

如今这套 "农禅并重" 搬到少林寺,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习惯了镜头和打赏的年轻僧人。有知情人说,某武僧账号停更前,单场直播就能收到上万元布施,这钱现在得靠挥锄头挣回来。

寺里的老义工记得,释永信时代的僧人钱包鼓。除了每月固定的生活费,出去商演能拿补贴,甚至有人靠着 "少林武僧" 的名头开起了武校。释延鲁当年就是靠着这种特权,把武僧基地做到年入数亿,直到和师父反目成仇。

反观现在,印乐法师连弟子帮游客抬个东西都要叮嘱 "不可收礼",落差确实够大。

但把 "离职" 全归为 "吃不了苦",又有点简单。法律上,僧人跟寺庙不算劳动关系,江苏有个案子早就明确:寺庙发的是 "生活补助" 而非工资,真要闹到法院,连劳动仲裁都不受理。

可现实里,释永信搞出的 17 家关联企业,让 "少林僧人" 成了含金量不低的职业标签 —— 就像有人吐槽的:"穿僧袍的可能是 CEO,剃光头的未必在修行"。

这场离职潮更像场筛选。留下的僧人里,有人开始跟着印乐法师学农耕,有人把藏经阁的古籍翻出来整理;走的那些,据说有人去了网红寺院继续直播,有人干脆脱下僧袍开起了武术培训班。寺门口卖水的大爷看得明白:"不是日子苦了,是赚钱的道变了。"

如今方丈室门口那副藏头 "永信" 的对联还在,但香炉里的烟已经换了风向。有游客拍到,印乐法师最近总在清晨带着弟子清扫塔林,阳光穿过柏树叶落在他们灰布僧袍上,倒真有几分 "扫地僧" 的样子。

至于那些 "离职" 的僧人,或许就像网友说的:"不是少林寺容不下他们,是他们容不下少林寺的清规了。"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