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球崴了脚,又肿又痛,家里有好几种药,不知道该用哪个”“手腕扭伤后随便涂了红花油,结果肿得更厉害了”…… 生活中难免遇到扭伤,肿胀疼痛让人难受,可乱用药不仅不消肿,还可能加重伤情。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出 5 种常用的消肿止痛药品排名,附上详细对比,扭伤后照着选,
“打球崴了脚,又肿又痛,家里有好几种药,不知道该用哪个”“手腕扭伤后随便涂了红花油,结果肿得更厉害了”…… 生活中难免遇到扭伤,肿胀疼痛让人难受,可乱用药不仅不消肿,还可能加重伤情。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出 5 种常用的消肿止痛药品排名,附上详细对比,扭伤后照着选,少走弯路。
扭伤本质是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撕裂,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同时,身体启动炎症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肿胀和疼痛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处理不当会延长恢复时间。
扭伤后的黄金处理期是 48 小时内,遵循 “RICE 原则” 能有效控制肿胀: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在这个基础上合理用药,才能更快消肿止痛。但要注意,扭伤初期(48 小时内)别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否则会加重出血肿胀。
根据效果、安全性、适用场景等维度,为大家整理出常用药品排名:
排名药品名称主要成分适用场景起效时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1五松肿痛酊五味藤、松节、大血藤等扭伤 48 小时后,慢性肿胀疼痛,风湿关节痛5-10 分钟涂于患处按摩至吸收,每天 3-4 次皮肤破损禁用;过敏体质先小面积试用2云南白药气雾剂三七、重楼等(部分保密)急性扭伤初期,伴有轻微出血的肿胀疼痛3-5 分钟距离患处 5-10 厘米喷涂,每天 3-5 次皮肤破溃禁用;孕妇慎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3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双氯芬酸二乙胺扭伤后中度疼痛,肌肉关节炎症10-15 分钟涂于疼痛处揉搓,每天 3-4 次避免接触眼睛和破损皮肤;不宜长期使用4红花油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酯等陈旧性扭伤,肌肉劳损引起的酸痛20-30 分钟涂后按摩 5-10 分钟,每天 2-3 次皮肤破损禁用;可能引起过敏,孕妇禁用5活血止痛膏干姜、山柰、白芷等扭伤后期,慢性疼痛需要长效缓解时30 分钟 - 1 小时贴于患处,每天 1 次皮肤过敏者禁用;避免贴于破损或湿疹处作为排名第一的药品,它由多种中药材制成,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扭伤 48 小时后使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缓解慢性肿胀疼痛。涂抹后轻轻按摩,药物能快速渗透,10 分钟左右就能感觉到疼痛减轻。对于经常反复发作的陈旧性扭伤,坚持使用效果更明显。
这款药在急性扭伤初期(48 小时内)就能使用,它含有止血成分,能快速减轻出血和肿胀,同时带来清凉感缓解疼痛。使用时要注意,先喷保险液镇痛,3 分钟后再喷气雾剂消肿。但它对慢性肿胀效果一般,而且含有刺激性成分,不能长期使用。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能快速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扭伤后疼痛明显时用它,能有效缓解不适。但它主要作用是止痛,消肿效果不如前两种,适合疼痛为主、肿胀较轻的情况。
红花油刺激性较强,不适合急性扭伤初期使用,否则会加重肿胀。但对于超过一周的陈旧性扭伤,它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酸痛。使用时要注意按摩力度,别太用力以免加重损伤。
贴膏类药物能持续发挥作用,适合需要长时间缓解疼痛的情况。但它透气性较差,夏天使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且对急性肿胀效果较慢,更适合扭伤后期辅助治疗。
很多人扭伤后马上涂红花油、贴活血膏药,结果越涂越肿。这是因为扭伤初期血管破裂出血,活血化瘀药会让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和肿胀。记住,48 小时内别用这类药,先冰敷止血。
有人又涂药水又贴膏药,以为能好得更快,其实这样会增加皮肤负担,容易引起过敏。一般情况下,选一种外用药物即可,根据扭伤阶段和症状选择最合适的。
药物都有使用剂量和频率要求,过量使用不仅不会增强效果,还可能增加副作用。比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或全身不良反应。
除了正确用药,这些细节也能帮你更快恢复:
扭伤后前 3 天尽量减少受伤部位活动,避免负重;48 小时后可以热敷,每次 15-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间适当做些温和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肉僵硬;如果肿胀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关节畸形、剧烈疼痛,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断裂。扭伤虽然常见,但用药不当会让恢复之路变长。希望这份药品排名能帮你在扭伤后选对药、用好药,结合科学护理,让肿胀疼痛早日消退。如果身边有人扭伤,不妨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他们,让大家都能少受痛苦。记住,扭伤后别慌乱,选对方法最重要!
来源: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