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演习是台湾年度最重要的军事操演之一,原计划包括实弹射击、滩岸防御部署、指挥所演练等内容。受台风影响,除了各类实地演练取消外,大量兵力和装备也被紧急调动用于灾害应对,导致多项原定防务测试被迫中断。
2024年7月,台湾方面宣布,原定举行的“汉光”年度军事演习因强台风“格美”来袭全面中止。
此次演习是台湾年度最重要的军事操演之一,原计划包括实弹射击、滩岸防御部署、指挥所演练等内容。受台风影响,除了各类实地演练取消外,大量兵力和装备也被紧急调动用于灾害应对,导致多项原定防务测试被迫中断。
台湾海峡的局势并未因恶劣天气而完全趋缓。
在台风“格美”侵袭台湾本岛前夕,解放军曾展开一系列密集的军事行动。
自7月中旬起,解放军空军出动的军机屡次穿越台湾海峡中线,重点进入台湾西南防空识别区(ADIZ)。
其中包括歼-10、歼-16多型战机,以及空警-500预警机、运-8电子侦察机等多种任务机种。
一连串活动持续数日,形成战术压迫态势,迫使台空军紧急出动拦截与监控,平均每日应对频次超过15次。
除空中编队外,解放军海军也同步加大部署力度。
东部战区派遣至少6艘舰艇,包括052D型导弹驱逐舰与054A型护卫舰,在台湾周边水域执行侦巡与战备巡逻任务,涵盖台湾北部、东部与巴士海峡以北海域。
随着台风“格美”逐步逼近台湾,解放军相关军事活动出现明显调整。
7月24日后,台方雷达系统未再探测到中线以东的解放军战机入侵,表明空中任务暂时中止。这种突然的“沉寂”引起台方警觉,因此前接连多日的高强度飞行曾被视为空中威慑与战术训练的一部分。
对台空军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短期缓解窗口。
与空中态势形成对比的是,海上行动并未完全停摆。
台军方持续监测到解放军多艘舰艇仍保持战备部署,部分舰只甚至在台风外围环流尚未完全解除之际继续航行在南方海域,特别是在巴士海峡、东南水域保持轮换编组。
这种部署状态表明,解放军海军具备在中等强度海况中维持战力运作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近年来对“气象战力”高度重视。
在东部战区组织的多场联演中,曾有模拟台风逼近条件下进行的岛链攻防演练,涉及舰载雷达抗风干扰测试与陆基导弹在风雨中部署效率评估。
在此次台风期间的军事活动调整中,解放军表现出对复杂环境条件下“动态调度”的执行能力。
海空力量的部署节奏与路径选择显示,气象条件已被纳入其实时作战指挥系统之中,显示出较高的环境适应性与战备弹性。
尽管台湾方面因台风“格美”暂停了“汉光”演习,但解放军在台海一线的军事活动并未同步降温。
尤其是两艘大型民用滚装船“渤海珍珠号”和“渤海宝珠号”出现在南澳岛邻近海域,成为当前各界军事观察的重点关注对象。
“渤海珍珠号”与“渤海宝珠号”均隶属于中国渤海轮渡集团,船体总吨位超过3.1万吨,具备远洋运输能力。
它们在进入南澳岛近海前一度关闭信号系统,仅通过港口管理平台短暂确认身份。
南澳岛是广东沿海重要的军事训练区域,长期作为解放军东部与南部战区组织两栖演训的固定节点。其海岸地形兼具滩涂与丘陵地貌,具备高度仿真登陆作战环境。
这类万吨级滚装船的军用潜力长期受到关注。
其车辆甲板设计采用贯通式结构,可实现装载车辆“无转向”进出。在标准配置下,单艘船可搭载约300至400辆轻型军用车辆,或70辆主战坦克级重型装备。
若进行改装,包括加固甲板、配置C4ISR模块和防护装置,该类船只可迅速转化为具备战时运输功能的军辅船。
近年来,解放军持续推进“民船军用化”工程。
滚装船与两栖战舰的协同已在数次演训中体现。
以“联合登陆-2023C”演习为例,解放军首次公开展示了由万吨滚装船负责重装备装运、054A护卫舰提供防空火力支援、以及071型船坞登陆舰协助兵力登岸的复合登陆体系。
该体系以“快速装卸—远程机动—协同登陆”为战术核心,大幅提升兵力投送速度与连续作战能力。
此类部署不仅是对台常态化威慑的一部分,更具备实战预演性质。
尤其是在对潜在外部军事干预进行预判的情况下,提升远洋快速运力成为保障战略纵深打击与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
滚装船的民用外壳和低识别特性也为行动提供战术欺骗与突然性优势。
南澳岛附近的此次船只调动,不仅意味着解放军在强化兵力投送体系,也显现其作战规划向“全域融合、多维渗透”转型。
这种趋势预示,未来台海潜在冲突形式或将超越传统海空对峙,进入涵盖物流、信息、电磁、认知与舆论战等多领域联合作战阶段。
台方未来势必将加强对民用港口船只、特定海域动态的情报研判与战术部署调整。这种“平战转换模糊化”的战术安排,正为整个台海地区的军事平衡带来新的变量。
参考资料:
1、台媒:台军“汉光40号”实兵演习因台风提前结束 环球网 2024-07/25
2、美国会报告称解放军已具备“武力收复”台湾能力 建议加强对台军售 中国台湾网 2021-11-19
来源: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