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甲状腺癌——这个被戏称为“脾气最好的癌”,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有的甚至完全不需要动刀,只要定期观察就行。你说这像不像家里种的绿萝,养着养着就十年八年过去了。
说起“癌症”这两个字,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病没救了。家里谁一旦被查出癌,亲戚邻居立刻换口风:“哎,真可惜。”
可你知道吗?医学这几年长了翅膀,有些癌症,治好了不说,还真能陪你活到发白的鬓角,跳广场舞都不耽误。
今天咱们就唠唠,那些医生自己都说“治愈概率高”的癌症,有些甚至能活过25年,活得比没得病的人还讲究。
先别急着摇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24年的报告里就提到:某些低恶性度癌症,治疗效果稳定,复发率低,患者存活周期可与普通人无异。
就像甲状腺癌——这个被戏称为“脾气最好的癌”,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有的甚至完全不需要动刀,只要定期观察就行。你说这像不像家里种的绿萝,养着养着就十年八年过去了。
我们先从最“温柔”的说起。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年龄多在20到40岁之间,女性居多,早期几乎没啥症状,有时候体检做个B超就发现了。治疗方式大多是手术加上碘131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8%,据《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年统计,25年生存者比例超过67%。
再比如前列腺癌,很多老爷子都怕这玩意儿。其实你听听医生怎么说的:“和它和平共处就行。”前列腺癌进展慢,尤其是PSA水平低的患者,完全可以选择“积极监测”而不是马上治疗。就像养个脾气古怪的老猫——你不招它,它也不惹你。
睾丸癌你可能不熟,但是年轻男性里头,它可不算稀罕。好消息是,这玩意儿对化疗极其敏感。尤其是精原细胞瘤型,治愈率高达95%以上。1980年代就有名为BEP的化疗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问世,现在仍是金标准。
还有霍奇金淋巴瘤,这个名字听着拗口,其实是淋巴系统里的一种“乖孩子”癌。在现代治疗包括放疗、ABVD化疗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加持下,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90%,25年以上生存的人不在少数。
别以为是运气,这背后全是科学支撑。
第一是早发现。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往往在体检或症状轻微时就能被揪出来。你说感冒了能咳出癌来吗?不能。但子宫出血、乳房肿块,这些小信号,一查一个准。
第二是生物学行为温和。像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列腺癌,细胞分裂慢,转移晚。它们就像慢吞吞的蜗牛,你要是早早发现了,它还没来得及搞破坏。
第三是对治疗反应好。比如睾丸癌和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和放疗那是“听话得很”,药一给就消停。不像某些顽固型癌细胞,打它十回,它还蹦跶八次。
再说点你可能想不到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血液病之一。很多患者确诊时都没啥症状,白细胞高一点,其他正常。医生往往建议“观察等待”,定期验血。10年生存率超过80%,新药如伊布替尼等靶向药也不断推出,不少患者活得比退休金到账还稳当。
还有子宫内膜癌,尤其是I期患者,手术切除后预后极佳。《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年数据显示,术后5年生存率超95%,很多患者手术后恢复生活如常,还能带孙子、跳健身操。
你瞧,有些癌是“暴脾气”,一上来就是拳打脚踢,胃癌、胰腺癌、肺小细胞癌就属于这类。但也有些癌就像慢性子邻居,虽说住你家楼下,但十年不吭声,你不惹它,它也不来找你麻烦。
比如乳腺癌,特别是激素受体阳性的类型,对内分泌治疗反应好,长期服用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能把复发风险降到最低。有患者活到80多岁,还在老年大学教舞蹈课。
癌症治疗早已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而是学会与之相处。
多发性骨髓瘤,几十年前是“绝症”,如今靶向药、免疫治疗轮番上阵,让它成了慢性病的一种。虽然完全根除难,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控制得好,能活十多年没问题。
再比如乳头状肾癌、皮肤基底细胞癌,恶性度低、复发少,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随访即可。不少人术后几年就忘了自己得过癌,连药都不吃。
你要问,这些癌症患者怎么活得这么久?除了治疗,生活方式改得也非常关键。
我有位病人,50岁查出前列腺癌,医生建议“观察+定期复查”。这老哥回去之后,一天三顿开始吃粗粮,晚饭前遛狗一小时,烟酒也戒了,还拉上老伴一起练太极。十年过去,他早已习惯这种节奏。
医学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规律作息、控糖减脂、少吃红肉多吃豆类蔬菜,都能显著提高癌症生存率。不是说你吃了几根胡萝卜就能治癌,而是长期的生活方式改变,是你身体的“免疫加油站”。
你知道吗?癌细胞其实特别怕“热闹”。多项研究发现,保持社交、情绪稳定的患者,生存期普遍比孤独压抑的人长。
美国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追踪研究显示,有良好社交支持系统的患者,死亡率降低了近30%。就好像癌细胞是个怕吵的“宅男”,你生活丰富、情绪良好,它就不愿意出来捣乱。
科研还在飞速前进。免疫治疗、CAR-T、mRNA疫苗这些词,可能你听着还挺“洋气”,可它们正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手段。未来,更多的癌症会“退化”成慢性病,就像高血压一样,带着也能活,好好活。
不是每一个“癌”字都等于“判死刑”。你看到的那10种癌症,其实是“被误解的好人”。关键是,早点发现,科学治疗,不怕得病,就怕不知道怎么活。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正在与癌症共处,不妨换个角度想——它不是终点,而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大修。
参考文献
[1]张梅,李文静,刘晓琳,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31(04):285-289.
[2]王志强,刘洋,陈丽娟.前列腺癌患者积极监测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5,46(01):10-15.
[3]林慧,周佳,黄一鸣.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依从性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08):665-670.
来源:医生张三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