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怪球迷不理解,亚洲杯前的中国男篮,就像临时拼装出来的一支队伍,不是说人不行,是这套阵容一公布,争议就直接炸锅了。
别怪球迷不理解,亚洲杯前的中国男篮,就像临时拼装出来的一支队伍,不是说人不行,是这套阵容一公布,争议就直接炸锅了。
首先说结论:中国男篮今夜23点首战沙特,赢了,后路就宽了;输了,下一轮大概率碰澳大利亚,直接把你送回家。
但这事儿从不是一句“加油”那么简单。
徐杰落选,一开始没官宣名单前,很多人其实都压他能进,毕竟在CBA的表现、国家队的经验、还有他的小个子灵活性,在关键战术上能用。
但最终没进,很多人炸了:为什么是他?是因为身高?还是打法不符合郭士强的思路?
现在真相其实挺明白的——郭士强这次就是把防守当命看,进攻可以打铁,防守不能漏人。
从这个角度看,徐杰的短板确实明显,他不是不努力,是天赋摆那儿——个矮、力量薄,对抗不占便宜,亚洲强队都上身体,到了国际赛场就更明显了。
还有张宁,CBA场均16分,得分爆炸,但也被刷掉了。为什么?一样的逻辑——太偏攻端,防守硬度不够。
所以说白了,郭士强现在要的不是“漂亮球”,而是“安全球”。能防、能耗、能贴、能咬,就能上场。打得丑不要紧,防住就有希望。
这次出战的12人,先说几个你熟的:
胡金秋:内线硬核担当,押宝他没毛病;你说这样的阵容能夺冠?老实说,难。
因为缺的人太多了——周琦、杨瀚森、张镇麟、曾凡博、赵继伟,全是主力档次,外线、内线都空了一大片。
这阵容更像是“练兵”用的,练默契、练战术、练抗压能力,顺便捡机会冲一冲四强。
但现在尴尬来了:因为不是一队,所以没人把中国队当成夺冠热门,反而像是“搅局者”。
小组对手有三个:
东道主沙特约旦印度别看这仨国家平时不怎么篮球出圈,但这次最难啃的骨头,偏偏是沙特。
你别小看东道主的能量。
这帮人虽然不出名,但热身赛跟日本打了一场,居然只输了几分。日本可是这次亚洲杯第二热门,仅次于澳大利亚。
你换算一下这战力——如果我们打日本输了七八分,大家觉得还能接受吧?那沙特能跟日本干得这么近,难不成是“变异沙特”?
而且,沙特这次是主场作战,气氛、裁判、心理优势全在他们这边。对手虽然没咱名气大,但你要真硬拼,没准给你掀桌子。
所以说,中国男篮这场必须赢,不光是面子问题,是赛程命运问题。
亚洲杯的赛制决定了一件事:小组第一和第二,是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死路。
小组第一,1/4决赛大概率打韩国或黎巴嫩,这两个队,我们有机会碰撞、翻盘,四强可期。小组第二,很遗憾,直接撞卫冕冠军澳大利亚——这谁顶得住?还没摸奖牌就被提前毕业。所以今晚这场沙特之战,不是单纯的“赢一场比赛”,而是“保命战”。
如果咱能拿下沙特,干掉约旦和印度基本没悬念,小组第一到手,1/4决赛咱还能挑对手打。
但一旦今晚翻车,变成小组第二,后面就是澳大利亚,基本就提前写好了剧本:“感谢参与,明年再来”。
郭士强不是没想过进攻问题,但他太清楚现在这套阵容没那么多“爆点”,所以只能稳住一头。
进攻靠的就是三分手感+胡金秋内线强吃——这个组合能打得好是惊喜,打不出也不奇怪。
但防守这头,只要跑得动、身体顶得住、脑子在线,就能防下来。你把比分压住,对手也不敢乱打,那就有机会靠意志赢球。
这套策略的核心就是——不能打得好看,但要打得住。
今晚对沙特,就是检验这套策略的第一场大考。
说白了,这次男篮带来的,不光是一场比赛的输赢,而是未来方向的摸索。
——打“防守为主”的拼命篮球,能不能立住?
——新人们在国际赛场上顶得住不?
——教练组的选择,是保守还是另有深意?
都得从今晚23点开始揭晓答案。
胜,咱们小组第一,绕开澳大利亚,继续走下去;
败,提前撞墙,这一波就得总结了。
篮球没那么多剧本,但命运真有分叉口。
今晚这场球,就在那分岔口上。
23点,CCTV5直播,别看热闹,咱一起看命运。
来源:项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