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小胖墩”们有点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4:46 1

摘要:暑假期间,在邯郸市游泳馆里,12岁的张成程正跟着教练练习自由泳。这个身高1.5米、体重75公斤的男孩,肚子上的赘肉随着划水动作微微颤动。“去年暑假天天吃炸鸡喝可乐,今年体检血脂都超标了。”游泳结束后,张妈妈接过张成程的游泳背包说,“现在每天泡在泳池里,就盼着开

暑假期间,在邯郸市游泳馆里,12岁的张成程正跟着教练练习自由泳。这个身高1.5米、体重75公斤的男孩,肚子上的赘肉随着划水动作微微颤动。“去年暑假天天吃炸鸡喝可乐,今年体检血脂都超标了。”游泳结束后,张妈妈接过张成程的游泳背包说,“现在每天泡在泳池里,就盼着开学能瘦下来。”

这个暑期,像张成程这样的“小胖墩”成为健身房、游泳馆和医院体重管理门诊的常客。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暑期更因作息紊乱、饮食失控成为体重增长的“高危期”。记者走访发现,这个夏天,家长和孩子们正通过运动、饮食调整和专业机构介入,打响一场“科学减重保卫战”。

运动场上的“小战士”:挥汗如雨的蜕变之路

早上8点,邯郸市丛台区耐思时尚健身中心的训练区已热闹非凡。10岁的李雨桐趴在瑜伽垫上做平板支撑,双臂微微颤抖,豆大的汗珠顺着下巴连成细线,在垫子上洇出深色的印记。“刚开始只能撑15秒,现在能坚持1分20秒了!”她咬紧牙关数着数,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颊上。教练王磊蹲在一旁,用手机录下她的动作:“注意核心收紧,臀部别撅太高 —— 对,就这个姿势!”

训练区另一侧,12岁的赵宇飞正和同伴进行“弹力带拔河”。两人拽着彩色弹力带使劲后仰,肚子上的赘肉随着发力的动作起伏。“去年穿32码裤子,今年得穿35码了。”他喘着气说,T恤后背已湿透成深灰色。

王磊介绍,暑期开设的“青少年减脂训练营”专为7-15岁儿童设计,课程像串糖葫芦般串起多样训练:先通过15分钟跳绳热身,接着是搏击操释放活力,再用力量训练增强核心,最后以趣味游戏收尾。

健身房外的走廊里,几位家长正隔着玻璃张望。张女士举着保温杯笑盈盈地等儿子下课:“以前这孩子放学就窝在沙发上打游戏,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就催着出门,说要跟小伙伴比谁练得狠。”她翻开手机相册,里面是儿子两个月前的照片:圆脸蛋上的肉堆成两团,脖子几乎被下巴的赘肉淹没。“现在锁骨都能摸到了,上周主动把游戏机锁进柜子,说‘练完太累,不想玩了’。”

与此同时,邯郸市游泳馆内,20名孩子正像小鸭子般在泳池里扑腾。教练张鹏吹着口哨站在池边,手里举着彩色浮板:“注意蹬腿要领!收腿时膝盖别分开太大,像夹着个篮球——对,王浩宇这个动作标准!”11岁的王浩宇听到夸奖,猛地加速划水,浪花溅到前排同学的脸上,引来一阵笑闹。

这个曾经连洗头都怕耳朵进水的男孩,如今能连续游50米蛙泳,泳裤腰头的松量能塞进两个手指。“刚来时总呛水,鼻子酸得直哭,现在能在水里翻跟头!”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露出两颗小虎牙,“上周和同桌比赛,我比他快了10秒,他说明天要带巧克力来‘贿赂’我教他换气。”

厨房里的“营养革命”:家长的“控重三十六计”

在邯山区春风小区内,张敏正在厨房给孩子准备午餐:杂粮饭、清蒸鲈鱼、蒜蓉西兰花。“我和孩子他爸工作都比较忙,之前为了省事天天点外卖,生生把孩子吃成了‘小胖墩’。”

张敏告诉记者,就在今年6月,她偶然看见孩子在房间里掉眼泪,细细询问下,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因为孩子有点胖,所以有同学给他起外号。”张敏坦言,自己虽然知道孩子有点胖,但一直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之前并没有当回事,现在看到因身材而受到委屈的孩子, 她便下定决心改变生活习惯,挤出时间给孩子做健康餐。

张敏打开手机里的“薄荷健康”App,给记者介绍,“现在我做的每道菜都要算热量,连油盐都用克秤称。”

可重油重盐的外卖吃多了,一下子吃上“减肥餐”孩子并不习惯。为了让孩子接受健康饮食,张敏想出 “色彩搭配法”:红色的番茄、绿色的黄瓜、紫色的紫甘蓝,摆成卡通造型。“上周做了个‘彩虹沙拉’,孩子吃得精光!”她得意地展示手机照片。

13岁的陈阳曾是饮料“重度爱好者”,每天至少喝两瓶可乐。妈妈王芳采取“渐进替代法”:第一周将可乐换成无糖气泡水,第二周加入鲜榨柠檬汁,第三周开始喝淡茶水。“现在他居然主动说‘饮料太甜了’!”王芳指着冰箱里的果蔬汁说,“蓝莓、羽衣甘蓝、奇亚籽,每天换着花样打。”

“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我和爱人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改变。”王芳告诉记者,自从决定给孩子戒饮料后,自己和爱人几乎不喝饮料了。丈夫陈虎斌还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成为了儿子的“健身搭子”。每天清晨,父子俩都会去周边的公园慢跑3公里。

“以前总借口工作忙,现在才发现,陪孩子运动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陈虎斌拍着逐渐平坦的小腹笑道。

专业机构介入:“精准减重”的个性化方案

在市滏东大街的宏海大厦,河北探美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测室内,9岁的周雨欣(化名)正在做“食物肠道过敏检测”。

“小麦、牛奶呈阳性,说明孩子对这些食物敏感,会影响代谢。”总经理赵世江指着检测报告说。

这家健康管理机构,采用“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四步体系。赵世江介绍:“我们会根据孩子的体质、代谢率、过敏原等数据,制定包含饮食、运动、睡眠的三维方案。比如脾虚型肥胖的孩子,会在食谱中增加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

12岁的李江(化名)刚来时体重60公斤,探美族营养师为他设计了“高蛋白+低升糖指数”饮食:早餐鸡蛋羹配燕麦粥,午餐鸡胸肉沙拉,晚餐清蒸鱼配糙米饭。每周三次的有氧训练,加速了脂肪燃烧。

“刚开始饿得睡不着,营养师教我用无糖酸奶加餐。”刘子轩(化名)展示手机里的饮食日记,“现在能自己搭配三餐了,连妈妈都夸我成了‘营养小专家’。”28天后,他的体重降了4公斤,身体素质也有明显改善。

“许多‘小胖墩’的产生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赵世江介绍,公司的专业营养师除了为青少年量身定制适合自身的营养、体重、身高管理方案,还从心理健康方面与青少年沟通,让孩子快乐减重。

赵世江强调,与成人不同,儿童减重需遵循“温和控重”原则,每月减重不超过体重的5%。“要关注体成分变化,比如腰围缩小、肌肉量增加,而不是单纯追求体重下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减重战役”中,家长和孩子共同书写着成长故事。正如赵世江所说:“健康管理不是短期冲刺,而是让科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当每个家庭都能‘吃动平衡’,我们就能真正守护下一代的未来。”

本报记者王梦洁 文/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邯郸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