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80年展出投降诏书原件,向中国示好?驻军权该提上日程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4:45 1

摘要:日本计划在8月8日到8月21日将当年战败的投降诏书原件展出,日本又在打着什么算盘?按理来说《波茨坦公告》上说的明明白白,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享有在日本驻军的合法权利,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实现。

[熊猫]2025年对咱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日本又要有大动作。

日本计划在8月8日到8月21日将当年战败的投降诏书原件展出,日本又在打着什么算盘?按理来说《波茨坦公告》上说的明明白白,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享有在日本驻军的合法权利,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实现。

这次日本展出投降诏书原件是在向中国示好吗?背后有什么原因?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字游戏该结束了

80年前,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国民宣告战争终结的《终战诏书》原件,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诏书原件上面刮痕累累,修改的墨迹模糊,甚至有些句子还是后来用括号添上的。

这份诏书将在8月8日到21日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这份诏书为什么让周边邻国至今仍感到不安?咱们需要重回1945年,审视二战中两个主要轴心国德国和日本,两种不同的做法有另种不同的结局。

德国的结局是彻底的崩塌,纳粹政权顷刻间灰飞烟灭,政府也被盟军彻底解散,首都柏林被攻克占领,在投降书上签名的是德军的元帅们,他们代表的是一个被击败、被肢解的军事力量。

对德国人而言1945年就是为旧时代画上了句号,一切必须从一片废墟中重建,他们的战后历史是一次清晰的断裂和对过往罪行的彻底否定,但是日本的剧本就完全不一样了,尽管遭受了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但它们国家的天皇制度,却还能在战后保留下来。

《终战诏书》不是盟军与某位将军签下的投降书,而是由被奉为“神明”的天皇,亲自向他的子民发布的“圣断”,它不是一封给战胜国的降书,更像一份对内的“停战”训令,形式上的差异就造成了本质上的鸿沟。

日本的战后不是从零点开始,他们打着投降的旗号,实际上还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想混淆视听,正是这份诏书为这种日本不承认错误的行为定下了最初的基调,看完这份诏书,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任何投降或者战败的字眼。

诏书给出的理由是“敌方使用残虐之炸弹”,如果战争继续,最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并进而破坏人类之文明”,这套说辞巧妙地将日本从一个疯狂的侵略者,塑造成一个为了保护人类文明而被迫选择忍所难忍的悲情角色,一个原子弹下的无辜受害者。

这套逻辑从1945年一路延续至今,它解释了为何他们总在强调广岛、长崎的悲剧,却对南京的血腥、亚洲各国的苦难避重就轻,在他们的叙事里,原子弹是终止战争的直接诱因,是他们做出伟大牺牲的背景板。

至于那场由他们自己发起持续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以及在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则被轻描淡写地简化为一句“为东南也之安定”,甚至被完全从对美英“交战四载”的语境中剥离。

这份诏书里的逻辑在战后80年的日本社会中也经常出现,它体现在历史的教科书中,当教材试图淡化侵略、模糊慰安妇等问题的时候,在背后作祟的,正是终战诏书那种不愿直面战败本质、只谈自身牺牲的逻辑。

它也清晰地投射在部分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中,在他们看来去祭拜那些“为国捐躯”的亡灵,是在告慰那些听从天皇号令、最终“为国牺牲”的人,他们祭拜的逻辑正是诏书中那套“为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的扭曲史观的延续。

“受害者”理论

这份诏书甚至定义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模式,当中国、韩国等受害国带着血与泪的记忆,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真诚道歉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建立在“我们是主动结束战争,甚至是文明拯救者”这一心理基础上的国家。

这2种记忆是完全无法兼容的,这次日本展出诏书原件,宣称是为了展示新日本的起点,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矛盾,一个不敢诚实面对自身错误的新起点,本身的根基必然是不稳的,原件上那些斑驳的修改痕迹,恰恰说明了当时日本高层在措辞上的煞费苦心。

他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只为最大限度地维护日本天皇的权威和帝国的所谓体面,当年种下的因,早已酿成了今日的果,回看历史,可以看出来美国在战后为了自身冷战中的战略利益,对日本的改造并不彻底,日本政府还是有军国主义思想。

说明当时的美国并没有完全落实《波茨坦公告》这个决定,虽然在当时看来是务实之举,但也无意中为诏书里的那个“思想”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它让日本避免了像德国那样,对过去的罪恶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和全民性的深刻反思,但是就算这样,二战的战胜国也有权利对日本行驶驻军权和落实《波茨坦公告》。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日本选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么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展出这份文件,这背后或许有着更为复杂的考量,这很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叙事重塑,试图在国际社会面前再次强调他们那套受害者和和平终结者的逻辑,来对抗外界对日本否定侵略历史的批评。

忘记历史对受害的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种残酷的背叛,而对加害国而言,刻意的歪曲和篡改历史,就是为未来的错误埋下更深的伏笔,只要“终战”还在取代“投降”,那就说明日本从来没有真正走出战争的阴影,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