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跟发小在上海撸串,邻桌姑娘举着手机拍小番茄摆成的爱心,我咬着签子直犯迷糊:"咱小时候不就蹲马路牙子上啃羊肉串?"发小说:"现在讲究仪式感。"可上个月我去淄博,彻底懂了啥叫"没仪式感的大实话"。
上海吃烧烤讲究摆盘,淄博烧烤直接给你摞成山——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给胃上硬菜!
上周跟发小在上海撸串,邻桌姑娘举着手机拍小番茄摆成的爱心,我咬着签子直犯迷糊:"咱小时候不就蹲马路牙子上啃羊肉串?"发小说:"现在讲究仪式感。"可上个月我去淄博,彻底懂了啥叫"没仪式感的大实话"。
在淄博老城区住,早上被楼下吵醒。推窗一看,穿蓝布衫的大爷蹲台阶上啃烧饼,竹篮里的小葱沾着露水,根上还挂着泥。我探头喊:"大爷,这烧饼搁上海得卖五块吧?"大爷咬一口:"俩馒头换的,香得很!"转头看见卖水煎包的摊儿,铁锅里滋啦响,老板抄起铲子:"姑娘要几个?十个够不够?不够再添!"我数了数,竹篾蒸笼里整整齐齐码着二十来个,每个都跟小馒头似的胖乎。
去周村古商城溜达,青石板路走得多了,都被鞋底磨得油光水滑。瑞蚨祥的门帘还是老样子,"蚨"字儿写得方方正正。晒烧饼的铺子支棱着大鏊子,老师傅拿面杖一擀,薄得能看见指节,撒把芝麻"啪"贴上去,香味儿顺着风窜半条街。旁边老太太捏着烧饼说:"比桃酥实在,能尝着麦子甜。"我咬一口,脆壳儿掉渣,里头软乎得能抿化——跟上海面包房卖的"手工现烤"比,没花里胡哨的名字,倒真材实料。
最让我触动的是八大局早市。卖菜的阿姨跟顾客唠:"你这茄子带土坷垃,比超市洗得锃亮的亲。"卖糖画的大爷手腕一抖,糖稀变凤凰,小丫头举着舍不得吃,糖汁滴手腕上黏糊糊的,倒成了最好的念想。我蹲在菜摊前挑菠菜,阿姨非塞给我把香菜:"自家种的,不打药。"我掏钱包要给钱,她挥挥手:"拿着拿着,就当阿姨请你。"
晚上逛海岱楼,夕阳把琉璃塔染成金红色。广场上大爷大妈跳广场舞,音响放着吕剧,咿咿呀呀的。边上烧烤街更热闹,小年轻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淄博的夜景,绝了!"烤炉上的肉串"滋滋"冒油,老板拿刷子刷酱:"再加两串?管够!"我数了数桌子上的盘子,酥锅砂锅比脸还大,四个硬菜摆得满满当当——在上海,这分量得翻一倍价钱。
离开那天,高铁站飘着吕剧声。我拎着给老街坊带的周村烧饼,看玉米地连成片。烧烤摊师傅喊:"下回来还来啊!"我应着,突然明白上海的霓虹再亮,照不亮淄博人眼里那团实在的火。
有人说淄博"土",可土有土的滋味。上海的弄堂早点再精致,总带着股子局促;淄博的石阶上啃烧饼,连呼吸都敞亮得能听见心跳。老的新的在这儿不较劲,酥锅用新食材旧做法炖,吕剧混着直播声飘,就像那烤串儿,炭火滋滋响,越嚼越香。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上海的精致是日子,淄博的实在也是日子——你说,咱老百姓图个啥?是摆盘好看的仪式感,还是能吃能喝的踏实劲?
来源:海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