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银针穿梭,慈善暖流跨越山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4:33 1

摘要: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 静)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总有一位银发老人伏案织毛衣。年逾90岁的韩翠菊手持银针穿梭毛线间,针脚里藏着跨越20载的温暖。她的每件毛衣,都带着“不让一个孩子受冻”的慈善初心。

慈善公益报(赵得地 龚 静)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总有一位银发老人伏案织毛衣。年逾90岁的韩翠菊手持银针穿梭毛线间,针脚里藏着跨越20载的温暖。她的每件毛衣,都带着“不让一个孩子受冻”的慈善初心。

西部山区小学生收到爱心毛衣

2005年冬,韩翠菊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学生穿着单薄,顶着寒风上学,她的心中泛起阵阵酸楚。这份心疼化作了慈善的初心,她决定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编织抵御严寒的毛衣。

20载春秋,韩翠菊的慈善事迹在东海花园社区乃至更广的范围传播开来,“中国好人”“道德楷模”等荣誉加身,但对她来说,孩子们接过毛衣时那声糯糯的“奶奶”,才是慈善路上最珍贵的勋章。第一次送毛衣下乡,小姑娘踮脚接过毛衣时清亮的道谢声,让她更加坚定了在慈善之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一声呼唤,是慈善路上的动力;一根银针,是慈善行动的工具;一句承诺,是慈善坚守的见证。这些带着针脚温度的毛衣,如同慈善的种子,在天南海北生根发芽,让爱心不断汇聚。捐赠清单从单薄纸张变成厚实长卷,这背后是慈善力量的不断壮大:共募集爱心物资价值4万余元,善款15万余元,引入12家爱心企业,爱心遍及10余个省市。韩翠菊在东海花园社区用双手撬动了庞大的慈善资源,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温暖的慈善行动中。

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助力下,韩翠菊的慈善行动从个人行为发展成有组织的慈善团队。从2005年在东海花园社区几张小板凳拼成的“毛线根据地”,到2018年初具规模的工作室,再到如今百人同心的编织团,越来越多东海花园社区的居民以及其他地方的人,因她的慈善精神而加入,让慈善的力量持续传递。20年寒来暑往,5000余件毛衣跨越山川湖海,为10余个省市3000多名孩子送去温暖。

如今,以“百人编织团”为核心的慈善项目不断拓展,毛线课堂不仅开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校园课堂,在东海花园社区内也开展得如火如荼,50余节课程、520余名学员,让慈善理念通过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播。每月在东海花园社区举办的“织爱沙龙”成为慈善文化交流的平台,慈善义工们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慈善风尚融入生活。

来源:慈善公益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