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制造又出圈了!这次不是盐水鸭,是实打实的“大国重器”!刚公布的江苏省“三首两新”技术产品名单,简直成了南京装备的“秀场”——全省总共认定了41个“首台(套)”顶尖装备,南京一家就狂揽14个,独占鳌头,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啥概念?简单说,就是江苏最牛掰的新装
南京制造又出圈了!这次不是盐水鸭,是实打实的“大国重器”! 刚公布的江苏省“三首两新”技术产品名单,简直成了南京装备的“秀场”——全省总共认定了41个“首台(套)”顶尖装备,南京一家就狂揽14个,独占鳌头,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啥概念?简单说,就是江苏最牛掰的新装备,每三台就有一台贴着“南京制造”的标签!这不只是数字漂亮,是扎扎实实的技术硬实力在撑腰。现在全市攒下的“首台套”家底,足足有43个,妥妥的创新高地。
为啥南京这次能赢麻了?关键就俩字:破局! 别的不说,就说江苏越升科技搞的那个“大家伙”——10万吨/年聚丙烯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这玩意儿以前被老外卡脖子卡得死死的,是乙烯工程的“心脏设备”。买进口的?贵到肉疼不说,等货就得等14个月起!越升把它搞出来了,客户直接乐开花:采购成本大跳水,供货周期缩到10个月,早投产4个月,多赚3个亿! 更狠的是,他们厂里还有个8米高的“巨无霸”——40万吨/年的升级版,直接把国外垄断的空白给填上了,真·国之重器! 这钱省得、这速度提的,谁用谁香!
再看徐工凯宫搞的那个“挖井神器”——KSJ-18000嵌岩钻机。在浙江电力管廊项目上,日均施工能干到2米深,地面沉降就控制在大约5毫米,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 两个月搞定一座竖井,效率是传统方法的5倍,成本还砍掉30%,总体工期省一半! 这速度、这精度、这性价比,难怪项目刚结束,立马就被“杭州香樟变电力项目”抢走了。效率就是金钱,南京装备玩得溜!
还有航天晨光搞的放射性废物处理装置,技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直接拿下廉江核电厂订单,打破了外企的长期垄断。 南京纳特通信的超宽带大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独创“魔T再HT波导合成”技术(你就理解成信号放大黑科技),功率干到万瓦级,重点客户订单拿到手软,国产化妥妥的。 这些都不是小打小闹,是从被老外“带着跑”(跟跑),到终于能跟他们“肩并肩”(并跑),甚至在某几个点上实现“甩开膀子自己跑”(领跑)的大跨越!南京装备制造,真支棱起来了!
这么多“首台套”扎堆冒出来,靠单打独斗可不行,得靠“天团”! 南京的智能电网产业,就是“首台套”的一个黄金“产房”。南京开关厂搞的“超高速开断开关设备”,专治电网里的“老慢卡”——分断时间长、速度慢、电弧烧蚀、运维贵。 这玩意儿集机械、数字测控、智能操作于一体,相当于给电网装了个高速反应的“智能开关+保镖”,给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保驾护航。 南瑞继保更猛,他们的“构网型静止同步支撑装备”(你就理解成电网的“智能稳压器”),在成都用上,直接给当地电网“打鸡血”,提升直流输电能力100万千瓦;在西藏那曲用上,当地受电能力暴涨30%,高原冬天用电稳了! 南京重点打造的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这几个产业集群,简直就是“首台套”的金牌孵化器。
航空航天这块,南京也是铆足了劲要争国内头把交椅。控维通信搞的那个卫星便携站,堪称“掌中宝”——重量才6.5公斤,塞电脑包就走!2分钟自动找卫星定位,效率吊打国内外同行。 别看它小,能耐大着呢!高原、湿热、盐雾?小Case!自动跟踪、故障诊断、语音播报全都有。 应急救援、野外作业、远洋航运都用得上,已经卖出130台! 南京奥特自动化的“履带吊吊臂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让焊接超大金属桁架臂跟玩似的,自动规划路径、远程控制,近3年卖了10套,未来3年目标收入1.7个亿! 小装备有大市场,硬科技就是硬通货!
“首台套”为啥能在南京“遍地开花”?背后有套硬核“创新密码”! 政府和企业都明白,好东西不能光锁在实验室里。中电环保搞的大直径核电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已经在省内核电站发光发热,测试结果显示关键出水指标远超目标值,核电站安全更有保障。 公司负责人实话实说:南京搞的“总部赋能”支持体系,实打实给企业减负加速,让企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搞研发)。 给场景、给机会,让创新成果真刀真枪去市场上练,这才是关键!
航天晨光的负责人点得更透:南京搞创新生态是真下本!开放场景让你试、牵头定标准、拉上高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玩(生态共建)。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底子,加上创新联盟的资源共享,再引入数字孪生、AI仿真这些高科技“加速器”,大大缩短了“首台套”从图纸到产品的研发周期。 抱团取暖,借力打力,研发自然快马加鞭!
创新生态好了,“变废为宝”的奇迹都能发生。江苏久吾高科的钛石膏资源化装备,把化工行业头疼的固体废料钛石膏,摇身一变成了高品质的建筑石膏! 有害的固废? Noway!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直接卖给建筑建材、精密铸造行业赚钱去了。 南京施密特光学的超级精密光学检测系统,满足大口径光学镜片的高精度检测需求,为航空航天、天文观测这些“仰望星空”的事业添砖加瓦,还给公司带来了新订单和新利润。 环保也能赚钱,高科技更能赚大钱!
最让企业有奔头的,是“首台套”带来的发展加速度。控维通信总经理魏武的话特实在:“首台套”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点火器”!技术突破打开了高端市场大门,政府配套政策降低了我们“吃螃蟹”的风险,资本和人才闻着味儿就聚过来了。 结果呢?3年时间,完成了从初创小公司→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的华丽三级跳! 这速度,坐火箭都没这么快!
说到底,这14个“首台套”、43个有效期内装备,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机器。它们代表着南京制造向“南京智造”“南京创造”的强力跃升,是这座城市在高端装备领域憋的一股“硬核”劲儿!从打破垄断、降低成本,到提升效率、赋能产业,再到变废为宝、孕育“小巨人”,每一个“首台套”背后,都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耦合”(你可以理解为深度绑定、互相成就)。 当南京把创新的土壤培育得足够肥沃,把应用的大门敞得足够开,把产业链条拧得足够紧,“首台套”的涌现就不再是偶然,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这份全省第一的成绩单,是南京“产业强市”战略结出的硬核果实,更是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南京制造,正在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新高度!这股力量,够硬!
来源:姜姜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