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闻起来凉凉的,像口香糖!”“妈妈,你看这个像不像你煮的陈皮水?”彭州市天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孩子们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为积极响应彭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深化基层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工作部署,该中心精心策划了两期儿童中医药研学活动,让千年中医智慧以
“这个闻起来凉凉的,像口香糖!”“妈妈,你看这个像不像你煮的陈皮水?”彭州市天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孩子们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为积极响应彭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深化基层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工作部署,该中心精心策划了两期儿童中医药研学活动,让千年中医智慧以童趣化方式浸润童心,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记忆。
初识中药:解锁三伏天的健康密码
7月20日入伏当天,首期“中医小课堂”在浓郁的药香中开课。“闻香识中药”环节成为孩子们的“启蒙课”,薄荷的清凉、艾草的醇厚、金银花的清新……十余种常见中药材被装入闻香瓶,在中医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化身“气味侦探”,用嗅觉探索中药世界的奥秘。
“为什么夏天最热的时候叫三伏天?”“吃冰太多会生病吗?”带着这些童趣提问,孩子们走进“三伏天养生课堂”。老师结合漫画手册,将“冬病夏治”的传统理念转化为生动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夏天养阳气”的道理。最受欢迎的“贴三伏贴”环节中,卡通穴位图让大椎穴、肺俞穴变得直观易懂,当孩子们贴上三伏贴时,不仅学到了实用养生知识,更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治未病”的智慧——这正是国家倡导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在少儿群体中的鲜活渗透。
深度探索:在实践中触摸中医魅力
7月30日的第二期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启了更深入的中医药探索之旅。百草园里,鱼腥草的独特气味、菊花的淡雅形态,让孩子们通过看、摸、闻,直观认识身边的“药用植物”。中医王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将药材功效融入生活场景,让“良药苦口”的中药变得亲切可感,呼应了国家关于“推动中医药生活化”的实践要求。
在康复治疗区,针灸的精准、火罐的吸力让孩子们啧啧称奇。“望闻问切”的诊疗过程展示,让孩子们看到中医如何通过“问症状、看舌苔”了解病情。穴位小课堂上,足三里被比作“强身健体的加油站”,迎香穴成为“预防感冒的小开关”,孩子们在家长配合下练习定位,还学会了揉腹、捏脊等简易养生手法。再次体验三伏贴时,孩子们已能说出“夏季贴敷能增强抵抗力”的道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为构建“家庭-社区-机构”联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打下童心基础。
两期研学活动以“体验式教学”打破传统科普的枯燥感,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亲近中医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彭州市天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锚定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方向,积极响应卫健部门工作要求,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不断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载体,推动“中医药进家庭、进生活”常态化。通过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场景,让传统医学智慧融入日常健康管理,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坚实力量。(彭州市天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报陈远航)
来源:功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