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撞上南墙才刹住脚步,往往到最后才捶胸顿足。忏悔的镜头前老是出现贪官们的泪流满面,这几年看的多了,大家也麻木。可人就是奇怪,对着摄像机哭得梨花带雨,谁又能分得清哪滴是后悔,哪滴是演戏?向红琼的场面,硬生生拍出个“年度苦情大戏”,看着都让人心头一惊。有人还真以为这
撞上南墙才刹住脚步,往往到最后才捶胸顿足。忏悔的镜头前老是出现贪官们的泪流满面,这几年看的多了,大家也麻木。可人就是奇怪,对着摄像机哭得梨花带雨,谁又能分得清哪滴是后悔,哪滴是演戏?向红琼的场面,硬生生拍出个“年度苦情大戏”,看着都让人心头一惊。有人还真以为这位要感动中国,直到细细想想,这哭腔到底为谁响?
她哭得很用力,悲痛地向着镜头说,“怎么处理我都可以,但我们一家三口坐牢,是什么意思?”话里全是哀怨,仿佛天也冤人也屈。她又追问,“有谁家能像我们这样,遭这么大罪?”眼神里有委屈,又有决绝。可问题不是谁家倒霉,加害家庭的不是别人,偏就是自己。只是她死活没往自己身上带一句,好像那些年弄的钱都凭空游来?不,这点大家都明白。
镜头里的一切有点假。一边哭天抢地,一边没有反省,嘴里吐出的全是自家苦难,却不见“贪”的影子。她把话题引出来,怀抱着苦情卖惨,颠倒黑白。你问她为什么犯罪,她转身就怨天尤人,连自己亲弟弟都没放过。向红琼说,家人要不是帮了她,也不该连累牢狱之灾。就像把因果倒着讲。这么说下去,观众都傻了不成?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官方通报明明白白,她把手里的权力玩得灵活,贪了3000多万。吕家兄妹一起上阵,这不是偶然。她带头,家里人跟进。世人大多知道,一人当官全家沾光,不过,像这样齐上阵,一家三口都落网,倒很少见。也有人说,这家人关系倒真铁,可惜用在了错地方。
她说,如果不是自己帮弟弟,弟弟也许安分守己。可真正的原由是什么,她闭口不谈。不肯直面自己。二十年民众没少看到这种人,台上讲清廉,台下讲关系,脸上留着公仆的痕迹,枕边藏着权力的把戏。披着人皮,脑中全是钱。
这种“落泪表演”,味道越来越淡。她流的不是悔恨,是幻灭。那些吹过的牛,走过的官场路,都堵在一块,成了不得不面对的巴掌。眼泪真不真,只有她自己知道,旁人难说。有人信吗?并不太多。她的言行暴露无遗,明明是自己把一家人送去了监狱,回头却又装着问天。可她是不是真觉得委屈了?你问她,她可能会说是。可要说真后悔了,谁知道。
有报道梳理,这几年受审的贪官没有几个不流泪的。抬头望天,低头懊悔,手扶额头,三步一叹。戏码全都熟悉。落马之后总喊悔不当初,却没有几个在任时手软。媒体统计,2023年被查处的厅官,有80%在忏悔视频里流泪。是不是都真心?很难说。她们哭给谁看?自己的亲人?电视机前的百姓?还是心里那个再也回不去了的自己?每个人答案不一样。
眼泪成为标配,其实大家都有点无感了。不止向红琼,连那些更高位的落马官员,几乎都要来这么一出。照剧本走,到最后观众只剩下冷眼旁观。某种程度上,这哭只是例行公事。大幕拉开台上人也换了,千篇一律。大家关心的不是她哭没哭,而是犯罪过程究竟有多隐蔽、多难查,究竟权力系统里的防火墙够不够用。
她这样的官员,台上讲老百姓,台下全想着自己。可惜,等到受审才知道害怕。翻开公共信息查案卷,她近十年屡次利用手中权力批地、批项目,收受回扣,亲弟弟、丈夫、同事都参与其中,这么多人都帮她“打下手”。事情败露后,局里不少人直呼后怕,甚至透露“其实早有风声”。有些人胆小,没敢上手,不然坐牢的还有第四第五个。下手早晚大小,迟早会查。
整件事不复杂,就是利用便利,瞅准时机,把利益“巧妙”转移到家人名下。网络流传的案卷显示,她的丈夫早已在境外买房,弟弟财产也分散到别人口袋,但全没用,最终流水落花。十几年的财路断送,家族都得陪葬。且看网上法庭记录,2023年查实的贪腐案件,家族式作案已成趋势。利益链越拉越长,遮掩越来越难。
你说这些人的忏悔靠谱吗?有时候真难说。有人服罪服得快,有人死不认账,有人边哭边骂。社会早过了为落马者流泪的时代。群众麻木,官员落马,大家只关心能不能收回赃款,有没有好好追责。可真心认错的有多少?不能一棒子打死。
另外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假。向红琼或许凌晨三点会独自落泪。此时,她也许真感到绝望。可一身的错,折腾了这么久才知害怕,未免太晚。这种晚,有点凄凉。可是,这种情绪,镜头里真有吗?恐怕更多是演给别人看,就算有一点真,早被其他表演掩盖了。这种怪事情多了也索然无味。
有反转的地方也不少。她哭求情,观众冷眼旁观。她“认错”,法律寸步不让。她说家人是牵连,其实全是共谋。她通风报信,让人逃脱问责,到最后都被查出来。风声被提前压下,可最后东窗事发,一切白费。细查案卷才知道,家里所有人的银行流水年底前就断了。这种没有退路的绝望,藏在家书留言里,偶有一两句让人心软。说他们全无悔意,未免太绝对。
有个小细节,媒体追问她悔不悔,向红琼一愣,说:“我以前真没觉得,这会后悔。”这话真假难说。可能她真有点糊涂。可谁也没让她这样糊涂。倒是她弟弟倒霉,如果不是姐姐领路,也许他一辈子老实巴交,哪怕日子清苦。又或他也并不想当坏人,只是机会太近,挡不住。可即便这样,把祸推给家人,多少显得没骨气。
时代变了。网络追责、直播庭审,把每一个细节都摆上桌面。没得遮掩。观众越发精明,半点破绽都逃不过。有某地法院公布的庭审录像,公职人员表面诚恳,私下联系律师寻求减刑,甚至有人为“哭戏”专门练习。看到这里,大家都不想再客气。假的东西,终究藏不住。
这些年,舆论场很热闹,普通百姓也总结出一套审贪官的“门道”。有人说,谁哭就是认错了;也有人说,哭的是为了减刑,心里未必有后悔。可不管是哪一种,社会氛围再也没当年那种白纸黑字的单纯了。信息公开、群众自觉,双重压力下,补救的空间越来越小。她们哭得多了,大家看得淡了。
法治社会,情理归情理,制度摆在那里。贪腐也许藏得住一时,藏不住一世。前脚还自认为如鱼得水,后脚一杯茶热气未了人就进去了。场面荒唐,有时像闹剧,有时又让人愤怒。可结局早注定,只是谁倒霉而已。
有些人说,向红琼也许被环境所诱,也许是体制使然。我不太认同。没人逼着她犯罪,选择始终在自己。亲人也有责任,但动手的是她。说到底,哭再多也换不回来当初了。
从头到尾,这出戏其实没人想看。可偏偏每次案发都要上演。观众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少。到头来,一切归于清冷,留下一地鸡毛。谁愿看这样结局?可谁又能阻止呢。身处其间,选择不难,难在能否收手。
世界某处,法治照例轮转,贪官哭泣,镜头晃动。故事永远在继续。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