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文学首席作家|李中往、李光明:无为“义门李氏”前世今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8:39 1

摘要:在无为市牛埠镇、洪巷镇、刘渡镇、昆山镇、开城镇等地,分布着一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家族——“义门李氏”。据谱牒记载,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唐代魏王李泰,以“义行天下,孝悌传芳”为家训,至今已在无为大地繁衍生息三百余年。

原创 李中往 李光明

在无为市牛埠镇、洪巷镇、刘渡镇、昆山镇、开城镇等地,分布着一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家族——“义门李氏”。据谱牒记载,其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唐代魏王李泰,以“义行天下,孝悌传芳”为家训,至今已在无为大地繁衍生息三百余年。

千年渊源:从魏王府到义门世家

魏王李泰,唐太宗第四子,才华横溢,早年深得唐太宗宠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魏王堤》中写道:“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此诗生动描绘了李泰位于洛阳的府邸周边景色。然而,后来因夺嫡之争,李泰被流放到湖北。

安史之乱后,李泰的七世孙李伯陵在唐宣宗时期南迁到太平县(现黄山区)弦歌乡田段里。其家族以陇西李氏自称,家族内部义气和睦,七世未曾分家,呈现出“七世同居、共食不析”的壮观景象。每到吃饭时间,三百多人依照辈分依次而坐,场面宏大而有序。时任宣州刺使孔温业将这一情况上奏朝廷,唐昭宗听闻后,赐龙田百顷,并赐“义门”二字予以褒奖,“义门李氏”由此声名远扬。

由于有皇帝赐田,李氏后裔所迁居之处皆以“田”命名,如太平县的馆田、赐田,泾县的顷田,美溪(黟县)的百田,石埭(石台县)的启田,青阳的官田(上章),故而又合称“六田李氏”。

迁播江淮:始祖虎生公的传奇人生

明代洪武年间,泾县顷田(桃花潭)的李虎生(1398 年出生),堪称无为“义门李氏”的始祖。成年后的李虎生性格淳朴正直。在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因分家琐事,他满心委屈,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独自走在冷雨之中。当行至万俊岭时,兄长追了上来,苦苦劝他回去。然而,李虎生心意已决,坚辞不归,甚至抛石头驱逐胞兄,说道:“山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他还将石头抛入水中发誓,除非自己死去,否则石头绝不可能从水里飘上来。兄长见他如此坚决,只好任他离去。

李虎生翻过万俊岭,来到青阳县木镇、管埠镇交界的木子潭。在这里,他披荆斩棘,卜草开荒,经过辛勤耕耘,收获了千亩桐子树,现今当地人将此地称为“千亩园”。

时光荏苒,青阳木子潭李氏逐渐形成。晚年的李虎生愈发思念桃花潭的亲人,为年少时的冲动而愧疚,不禁吟出“幼时堂前小溪旁,欢声笑语声声扬;不见亲人好多年,心中一直思故乡”的慨叹。

李虎生将自己的墓地定在青阳县乔木乡青山头。相传出殡之时,出现了“三十多人抬棺不起”的奇异之事。子孙们询问:“您是不是要回家?”话音刚落,棺木便轻易地被众人抬起。当时送葬队伍多达三四百人,队伍绵延二里多路,墓地的朝向正对着桃花潭,实现了他叶落归根、思乡念亲的愿望。新出土的清朝国史编修九华吴襄拜撰的墓志铭,碑额题为“青陽木子潭李氏始祖虎生公既孺人方氏碑志”,便是这一历史的有力见证。如今,其所葬之地周王殿前未公园,已被命名为虎生公园。

虎生公先后娶了方氏、汪氏、俞氏,育有三子。长子和次子均居住在青阳县木镇、管埠镇;三子成安公生有二子,分别为宁一和宁二。明中叶,宁一公后裔现居住在长江之北的无为市羊角河、白梅塍、原土桥镇新民洲等一带,宁二公后裔则居住在江北庐江县柯坦镇一带,自此虎生公后裔遍布大江南北。

虎生公一生以文铸就“家魂”。值得一提的是,其后代中涌现出不少进士级别的人物。青阳木镇人李日华于明朝崇祯十五年钦授进士,排名二百六十三名,曾任山东禹城知县、省监纪道。他才学超群,有“文章归大雅,学术在日华”的赞誉。

开拓无为:江滩荒地上的崭新家园

作为虎生公孙辈的宁一公(李宁一),从江南的青阳县跋山涉水,舟渡长江,来到一片荒芜的无为江滩。这里不毛之地,遍地荒草丛生,但宁一公并未退缩。他带领族人开始在原土桥镇的新民洲、坟头村大河滩辟地造田。男人们驾着孤舟,在惊涛骇浪的江中捕鱼求生;女人们无暇欣赏长江的美景,在滩头辛勤种植花生、玉米等作物,过着渔耕交织的江村生活。

其后裔一部分辗转迁至洪巷镇白梅塍的高岗地居住,他们披荆斩棘,将荒地野岭变为宜居的家园;另一部分迁往刘渡镇江边的庆丰村安定街,并扩展到爱国村羊角河,在江滩上填土造地,建起了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绿色家园。此外,还有族人迁移到昆山镇三公山脚下的石婆洼、开城镇王盛村。

文脉绵长:耕读传家的时代风采

无为“义门李氏”高度重视教育,秉持着“再苦再累不能连累孩子没有知识”的理念。在辈分起名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应时开光,大启文明,绍祖维忠孝,传家贵读耕,承前贻后学,百世显芳名。”这 28 个字,处处体现着传统的文化精髓。

新民洲的李子民,1942 年毕业于皖南机械学院后,一生在安徽师大附中任教,每年回乡都义务支教;该村的李维明毕业于中科大,获博士学位,现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祯平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居住在加拿大。白梅村的李为银,是原湖陇乡 1968 年唯一的大学生,曾任牛埠区委生产委员、铜陵林场党委书记;同村的李红强现为无为中学的高级教师,无为中学是无为的最高学府。新时代的“义门李氏”,更是涌现出东南大学硕士李健(现为华为公司高级经理)等一批 985 高校的高材生。

义行天下:新时代的家风传承

“义门李氏”始终将“义”字展现于家族的各个方面。在宗祠建设方面,白梅村的广州某家具公司董事长李俊一次性义捐 130 万元。无论是家乡铺路修桥,还是族中谁家遇到困难,捐款者众多,展现出团结互助的良好家族风范。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如今义门李氏后裔如璀璨的钻石,散落于四海五洲,落地生根,瓜瓞绵延,蓬勃发展,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家族的辉煌篇章。

正所谓:脉承盛唐,喜玉叶金枝,派衍太平绵瓜瓞;源开陇西,庆龙飞凤舞,宗接四海谱华章。

来源:酸甜百味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