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中学”以高质量办学引领县域教育新生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0:59 1

摘要:7月11日的河北涿州中学校园里,6节别开生面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正同步展开。教师们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这些问题兼具障碍性、有序性、趣味性与激励性,如同一把把钥匙,启发学生主动叩响知识大门。在问题被提出、探索与解决的层层递进中,学生深度融入课堂,真正成为

名校名师“沉下去” 县域教育“强起来”

□保定日报记者 刘澜 霍若雯 见习记者 贾凯松 通讯员 苏瑞娟

在问题解决式课堂,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宁致义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探究。 河北涿州中学供图

盛夏时节,蝉鸣阵阵。

7月11日的河北涿州中学校园里,6节别开生面的问题解决式课堂正同步展开。教师们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这些问题兼具障碍性、有序性、趣味性与激励性,如同一把把钥匙,启发学生主动叩响知识大门。在问题被提出、探索与解决的层层递进中,学生深度融入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一课堂变革的源头,可追溯至2021年7月保定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的召开,为涿州中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带领全国教育专家走进校园,带来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为学校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保定的教育根基深扎于县域大地,75%的学生在这里汲取知识、成长成才。随着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对接帮扶的持续深化,涿州深入推进“1530”工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专家驻点帮扶,大力实施贯通中小学的“2316”工程(高中三年、初中三年、小学六年),链接京津丰富优质教育资源,成立名师工作室,分层次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质效全面提升。

培沃土,育时代新人

今年是教改专家、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宁致义进驻涿州中学的第四个年头。在他的深度引领和示范带动下,涿州中学践行“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推进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深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受访单位供图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研学、讨论展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不仅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宁致义阐释道,“学习和复习的核心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追问是发现问题的金钥匙。因此,我们摒弃‘满堂灌’,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展示问题,真正做到‘因问施教’‘因材施教’。”

为提升课堂效能,涿州中学大胆创新课堂结构——实行长短课制,探索“单课堂歼灭战”“双课堂歼灭战”“90分钟滚动式复习课堂”等多种课堂学习模式,聚焦打好“教材、辅导、考试、课堂”四大战役。同时,推行“学、做、展、悟”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并重。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成长导师,通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让学习过程更加充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疑问,我们鼓励教师书面解答,这既能精准答疑,又能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宁致义补充说,学校还推行课间辅导与“四面”辅导模式: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小时,全体授课教师在走廊为学生答疑解惑;严格落实学生“面”讲、教师“面”听、教师“面”批、学生“面”改的“四面”辅导模式,显著提升辅导实效,也加深了师生情谊。

校园文化建设精彩纷呈。校园开放日、成人礼等活动赢得家长好评;劳动教育、安全教育、逃生演练融入实践课堂;男女足球队勇夺涿州市校园足球联赛双冠;合唱节、高二年级艺术节、全校美术作品展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

强根基,铸专业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依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涿州实验基地这一优质教育平台,我们成立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坊,常态化开展学科研修、能力提升、高效课堂展示等,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涿州中学党委书记李宗臣说。

涿州中学举行青年教师拜师仪式。河北涿州中学供图

涿州中学坚持每周集体教研,将课标要求任务化,精心编写导学案,并开展“三人行”助课教研,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探索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路径,与对接名校联合开展“双师”示范教学、同课异构在线直播等活动,拓宽学生学习深度,提升学科素养,锤炼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借助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及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高级研修班,学校着力提升班子成员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李宗臣介绍说:“我们组织校长、教师学员参加学习,全体教师参与线上培训;派遣教研组长赴江苏跟岗研修,到人大附中分校、林州一中等校观摩学习;承办保定市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会,与兄弟学校广泛交流,全方位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涿州中学实行课堂开放日活动,单日吸引兄弟学校教师观摩高达500人次。宁致义更将创新教育的“火种”播撒至全涿州市,推动构建“高中教育共同体”。他深入涿州第三中学等学校,开展听评课、示范课、教师座谈等,推广问题解决式课堂,助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历经4年不懈探索与实践,学校已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成熟的教学模式。”李宗臣自豪地说,“教师潜心教研,学生主动求知,课堂活力满满,全校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为实现‘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合力,筑区域共同体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和根脉,是实现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刘彭芝会长在2022年保定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强调,把振兴县域教育保定综合实验项目不断推向深入,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建功立业。

2021年7月16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涿州市实验基地”正式挂牌。同年8月,涿州市人民政府与研究会签订《振兴县域教育帮扶支教协议》,推动基础教育全面振兴,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链条优质均衡发展。

实验基地启动以来,刘彭芝会长及专家团队15次来到涿州,开展教学教研50余次;成立“宁致义校长工作室”,建立5个校长、教师工作坊;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副会长宁致义,人大附中二分校校长龚月萍,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吴金瑜等百余位专家教师深入涿州中学、涿州市第二中学、涿州市第三中学以及多所物探分校、靖雅中学,围绕课堂设置、复习策略、教辅应用、教法学法等开展交流,在全市高中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涿州自2023年启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实验项目”,刘彭芝会长及教育专家现场指导;选派初高中骨干35人参加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议;组织教师参加双卓学院培训,迭代升级师资引进、培育和管理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和骨干教师。

从涿州中学的课堂革命到多校联动的协同发展,从“1530”工程辐射带动的师资成长到“2316”工程构建的全学段育人链条,一系列扎实举措正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为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动能。

来源:保定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