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达是一名清洁工,因局势敏感要求匿名,她坦言自己因经济压力和债务问题必须留在泰国,但内心始终不安。“孩子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柬埔寨人回国的消息,也吵着要回去。”
泰国与柬埔寨在经历五天致命冲突后宣布停火,但数日过去,两国关系仍处紧绷边缘,脆弱的和平摇摇欲坠。
停火协议签署以来,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约定,而网络上泛滥的虚假信息、威胁言论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加剧了民众间的不信任。
在此背景下,数千名居住在泰国的柬埔寨人选择离开,担心局势恶化引发针对自身的敌意。
31岁的达(Da)是居住在泰国的柬埔寨人,本周她暂时不让孩子去学校,只因担心孩子可能遭遇不公对待。
“我的一个朋友昨天去市场买榴莲,摊主直白地说‘讨厌柬埔寨人’。”她提及两国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时,语气难掩忧虑。
柬埔寨与泰国签署停火协议后,一名女子身穿T恤,在暹粒吴哥窟为柬埔寨军队加油
达是一名清洁工,因局势敏感要求匿名,她坦言自己因经济压力和债务问题必须留在泰国,但内心始终不安。“孩子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柬埔寨人回国的消息,也吵着要回去。”
50岁的多萨万·万通在泰国东北部素林县的一座寺庙做志愿者,这里收容了不少撤离人员。她担忧,即便局势暂时平息、争议边界重新开放,两国关系也难回到从前。
“对我而言,我能分清普通柬埔寨人与他们的政府或军队……但不确定所有人都能做到,尤其是受冲突影响最深地区的人们。”
此次边境冲突已造成至少43人死亡,是十多年来两国间最严重的一次。往常,两国居民常跨越长达800公里的边界,往来贸易、务工、上学或就医。冲突爆发前,超过52万柬埔寨人在泰国各地工作,多集中在农业、建筑、渔业和制造业等低收入领域。
如今边境几乎全面关闭,但居住在泰国的柬埔寨人可返回故土,不少人排起长队等待回国,只因对泰国国内渐涨的负面情绪感到恐惧。
泰国西萨格府流离失所者在停火公告发布后的反应
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愈发具有煽动性,甚至充斥暴力倾向。一段广为流传的TikTok视频中,一名泰国男子让柬埔寨年轻人传话给前柬埔寨领导人洪森(至今仍具影响力),警告其不要攻击泰国人,当其中一人露出笑容时,该男子当场扇了他一巴掌。洪森随后在个人Facebook页面分享了这段视频,提醒在泰柬埔寨人注意安全。
另一段被广泛传播的视频则显示,一群泰国人正在殴打一名据称是柬埔寨国民的男子。而两名柬埔寨女子上传踩踏泰国国旗的视频后,迅速引发新的争议,有人要求将她们驱逐出境。
尽管泰国当局呼吁年轻人和社交媒体博主不要煽动暴力,但网络上的怨恨言论仍未平息。这两个东南亚邻国长期存在竞争,尤其在共同遗产归属问题上争议不断。
2003年,一名泰国肥皂剧演员造谣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吴哥窟属于泰国,引发金边骚乱,泰国大使馆甚至遭纵火。
此后,外交争端与社交媒体风波时有发生:两年前,泰国抵制柬埔寨举办的东南亚运动会跆拳道项目,只因该项目被称为“高棉拳(Kun Khmer)”,而非泰国官方名称“泰拳(Muay Thai)”。
2023年,英国驻柬埔寨大使多米尼克·威廉姆斯在社交媒体发布“高棉甜点”照片,竟意外引发泰国民众不满,称这些零食实际源自泰国,即便是善意内容也可能引爆网络对抗。
相较于2008年和2011年的边境争端,如今社交媒体的普及更让紧张局势雪上加霜。一些机构的做法也引发争议:乌汶叻差他尼府一家大型医院因战乱暂停接收柬埔寨新病人,并宣布对现有柬埔寨病人实施严格“分区”管理,遭批歧视后被迫改弦更张,但网络上仍有支持者留言:“难道要帮他们养好身体,好再向我们开枪吗?”
泰国国内的舆论情绪,以及要求追究柬埔寨袭击泰国平民责任的压力,可能威胁到本就脆弱的停火。泰国政治分析家肯·洛哈特帕农特认为,停火协议目前或许能维持,但中长期前景不明。
“两国仍有诸多边界问题待解,迄今为止,所有核心争议点都未得到真正讨论。”事实上,泰国与柬埔寨仍坚持以不同地图划定边界。
达住在远离边境的罗勇府,如今多数时间待在家里,只在买食物或工作时出门。“在我看来,双方都有错——他们需要找到和平对话的方式。”她期盼着,“希望局势尽快恢复正常,边境大门重新打开,让泰柬两国人民能再次像从前一样往来相聚。”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