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应急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容忍度降低,而社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小单元,应从以下方面优化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随着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应急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容忍度降低,而社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小单元,应从以下方面优化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系统统计数据显示,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者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业务方面仍存在短板,所查找隐患大多集中在有没有配置灭火器、灭火器有没有过期以及按时巡查记录等较为浅显的问题。这对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指导帮扶能力相对弱一些。
因此要结合上级部门的基层减负专题,全面提高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以单次的高质量隐患排查为抓手,既做到不打扰企业,又能更好地服务社区生产经营单位。
一方面要借助万名专家下基层项目,与专家共同到经营单位查找问题隐患。制度规定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且晦涩难懂,开展“实战演练”对社区工作者提升较大。
如: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空间存在高差,烟感探测器设置的位置不合理且数量不足;一些企业液化气钢瓶使用可调减压,未使用自动切断阀等。
只有找出这些专业性强,隐患大,较常见但又容易忽视的问题,才能真正帮扶企业。而对社区干部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家的业务技能传授。
另一方面省、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可复制安全检查经验包。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省、市级工作人员专业性强,结合多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工作的要求,以地市为单元,通过大批量抽查企业,形成各地市各生产领域常见的十大安全生产隐患清单。
这种通过总结各地区生产隐患规律的工作方式,能帮助社区工作者尽快上手,真正让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在辖区内开花结果,实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由于整治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在投入资金后,主要目的是避免损失,而无法获得实际产出,这导致部分经营者会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管理方式。
这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检查只有检查记录表,而缺乏相应的图片佐证;企业员工上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数量偏低;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逃生演练种类少、演练次数不足。
因此只有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更高效地避免安全生产隐患。一线生产者工作经验足,更能注意到身边的安全隐患,一定要用好这一宝贵资源。
有必要通过“教、奖、罚”的方式提高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重视安全生产进企业活动,通过多播放安全生产事故警示片、重罚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典型案例等方式,引起管理者重视;另一方面除了对企业自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要免以处罚外,还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奖励发现隐患的员工,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对部门发现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惩处,只有在企业履职不到位进行经济上的处罚,才能使管理者从企业利益出发,号召全单位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人人都是参与者,走好群众路线,是织密安全生产工作的底线。
要通过加大安全生产知识科普,提升社区群众的安全生产素质。既要借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黄金时间段,播放安全科普常识,又要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图文等新媒体网络,扩大社区群众覆盖面,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大安全格局。
要畅通沟通渠道,并对发现隐患的群众提供相应的奖励。对于发现身边安全生产隐患并进行上报的群众,经查实后,不仅要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更要进行区别对待:若群众发现的是公共领域的安全隐患,征得群众同意后,要在社交媒体进行点名表扬;若群众发现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则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确保群众隐私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需要政府、企业、群众形成合力才能织密安全防线,我们要有信心,在更优异的服务、更自觉的监管、更广泛的参与下,社区会因更安全而变得更美丽。
来源:基层见闻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