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话说(75)︱炎炎夏日 小心高温下的“心”危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0:15 1

摘要:夏天35℃以上高温,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飙升。每升温1℃,死亡率增加2.1%,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更要当心。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跟大家聊一聊夏季高温对心脏健康的威胁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心梗。

夏天35℃以上高温,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飙升。每升温1℃,死亡率增加2.1%,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更要当心。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跟大家聊一聊夏季高温对心脏健康的威胁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心梗。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荷重,容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死。本期栏目,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向容,就跟大家说说为什么夏季心肌梗死高发,哪些是高危人群,应该如何预防和急救。

为什么夏季心肌梗死高发?

夏季高温环境会让人出现心跳加快、出汗增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心梗。

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让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会集中到体表,心脏供血就会相应减少;高温会让心跳加快,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其次就是夏天大量出汗后,血液粘稠度会增加,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哪些人是夏季心梗高危人群?

需特别注意的群体包括:已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长期吸烟、酗酒、肥胖或缺乏运动的人群;还有老年人及长期户外工作者。

夏季如何科学护心?

1、科学补水

不要用糖饮料代替水;应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大量猛喝凉水。

高温环境下猛喝凉水,会让血管和胃部温度骤降,可能引起冠脉痉挛,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的发生。

2、避免骤冷骤热

空调温度不低于26℃,进出室内外时,最好在阴凉处过渡。运动后不要直接吹空调或洗冷水澡。

在高温的时候,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便于汗水排出,可以有效的降低体表温度,但当开放的毛孔突然遇到冷刺激而突然关闭,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危及生命。

3、清淡饮食

减少食用高油、高盐食物,多吃果蔬,如香蕉、菠菜等。

4、适度运动

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

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会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但血液中的氧含量却因高温而降低,心肌缺氧的风险增大。

5、稳定情绪

应该避免情绪激动,强烈的情绪波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心梗患者发病后的120分钟内进行救治非常关键。

1、应让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减少心脏耗氧量。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不要自行前往医院,以免途中病情加重。

3、谨慎用药,若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在医生指导下舌下含服,以缓解症状。

夏季,心脏更需要“温柔以待”,规律作息、定期体检、控制“三高”是关键。心梗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抢救难度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危险隐患,牢记“黄金120分钟”原则。如若出现身体不适,请务必及时就医。

医生有话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告诉我们多数疾病是由生活观念、个人习惯、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

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医生有话说》健康科普栏目,向大众传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医学知识,全方位覆盖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知识的诉求,解答当下常见疾病和季节性多发病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让读者们更好的了解和预防各类疾病,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

策划 ︱ 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

执行 ︱ 肖雨杨 赵萤 卢春阳

川观拍客 ︱ 洪智浩

编辑 ︱ 赵萤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