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条是“哀牢山发现冥界之花”,说的是水晶兰,非常好的题材,我火速蹭了热度,写一篇《哀牢山发现7株“冥界之花”?被摘就会马上枯死,竟无需光合作用》;第二条的“哀牢山脚发现我国最大蜈蚣种类中国红龙蜈蚣”,这题材更好,我继续猛猛蹭热度,写了《体长20厘米!中国红龙
信息来源于红星新闻,云南发布,巨型昆虫吧,BioOne Complete,Larousse,Plazi.org。
最近随着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跟一个摄制组前往哀牢山拍昆虫纪录片,就这么短短几天,接连出现了与此相关的3条热搜。
第一条是“哀牢山发现冥界之花”,说的是水晶兰,非常好的题材,我火速蹭了热度,写一篇《哀牢山发现7株“冥界之花”?被摘就会马上枯死,竟无需光合作用》;第二条的“哀牢山脚发现我国最大蜈蚣种类中国红龙蜈蚣”,这题材更好,我继续猛猛蹭热度,写了《体长20厘米!中国红龙蜈蚣在哀牢山脚被发现,是我国最大蜈蚣种类,毒素能引发剧痛!》。
这第三条则是“云南哀牢山发现西南地区最大天牛”。
最新的这个热搜中,赵力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450米高处发现了一个昆虫物种,他鉴定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已知的最大天牛——威氏王天牛,据说这次发现将其分布地的最高点从1500米提升到了2450米,算是相当重大的发现了。
他还补充了很多细节,说威氏王天牛体长可以达到8厘米,跟同属的其他大型天牛体型相近,但威氏王天牛在西南地区分布更广,所以就更具代表性,还说有一种云斑天牛跟威氏王天牛的分布地是重叠的,云斑天牛经常被误认为是最大天牛。甚至还介绍了威氏王天牛的拉丁学名“Batocera wallacei”的“wallacei”是为了纪念著名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而取的。
总之看起来就是非常靠谱的一次科普。
但是!细看会发现完全是大错特错!
我看到标题兴奋地点进去看,结果一开始就觉得不太对劲,因为新闻中图片里的物种不太像是天牛啊?而且新闻中提到的拉丁学名“Batocera wallacei”,我去查询后,发现是华氏白条天牛,也叫华莱士长角天牛的拉丁学名!
最离谱的是,新闻中赵力馆长所说的“威氏王天牛”其实是压根不存在的物种,这个新闻上了热搜之后,词条才被创建出来。
什么情况?我彻底懵逼了。
我发现目前百度搜到的“威氏王天牛”的词条和百度百科都是热搜出现后才被建立的,难道说这个物种在此之前就这么无人在意?
实际上“威氏王天牛”这个物种压根就不存在,图片中的昆虫看起来像是天牛与锹甲小型上颚种类的杂交体,看细节上跟天牛还是有差异的。它的触角明显比天牛物种较短,基部不被头部包裹,触角柄节固定不可转动,鞭节末端3-4节显著膨大呈扁栉齿状;另外,其前胸背板无刺突,表面光滑或仅有浅凹,鞘翅末端强烈延长并尖锐。
这些都是三栉牛科(Trictenotomidae)物种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个昆虫应该是威氏王三栉牛(Autocrates vitalisi)而不是什么“威氏王天牛”。
威氏王三栉牛甚至都不是天牛,它们这个科目与天牛科存在生态差异,全球已知3属10余种,我国分布有2属5种。
我本来想用ai工具来举证,结果发现ai工具完全按照这个热搜新闻来写了,根本就不靠谱,所以说现在的ai工具还太烂了,压根没办法自己去甄别真假,都是比较权威或者比较有名的人说什么,ai工具就信什么。
也许这就是动物圈自己的塌房吧?我原本觉得这位馆长相当权威的,现在属实是被上了一课。
威氏王三栉牛算是我国最大最具观赏性的三栉牛了,它们普通体型巨大,极限个体能达到9厘米以上,雄性的大颚突出且上翘,相当的威武霸气!
而且跟许多鞘翅目昆虫不同,大部分鞘翅目昆虫雌性都有些普通了,乍一看仿佛一只体型较大的金龟子,但是威氏王三栉牛的雌性也长有大颚,虽然相对平直生长,没有雄性那么显眼,但在鞘翅目昆虫中算很特别了。
威氏王三栉牛所在三栉牛科物种,目前依然存在非常多的谜题,它们的许多行为都相当的打破常规。
先说在交尾方面的特别之处。大多数昆虫都被认为是凭借着本能行事的,包括它们因为繁殖所必要的交尾过程,基本上雄虫和雌虫在此过程之外都是没有什么类似相互照顾的行为。但是威氏王三栉牛,应该说是三栉牛科下的物种,它们却似乎会对交尾对象产生“感情”,在交尾前期、交尾中和交尾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雄虫居然会持续守护雌性,当其他生物靠近雌性,它们就会展开猛烈的攻击。
当然也有人猜测只是为了确保繁衍成功就是了,但其他昆虫咋就很少有这种行为?
还有就是它们长得非常像天牛,导致人类一般都怀疑它们跟天牛一样是危害树木的害虫。但实际上威氏王三栉牛并不会危害树木,它们的幼虫虽然会啃树,但啃的是朽木,更多时候就是躲在地下吃腐殖土里面的腐殖质,它们算是分解者的定位。偶尔幼虫们也会狩猎其他昆虫,甚至是同类。
成年后的威氏王三栉牛则是花蜜和腐烂水果为食,偶尔是会吸点树汁,但不至于对树木造成威胁。它们这个阶段也会攻击其他昆虫,但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确定这种行为是狩猎还是单纯在驱逐进入其领地的动物。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