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科技赋能环境治理、以制度保障生态安全、以行动守护生物多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为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新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王川国家级湿地公园(资料图)。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科技赋能环境治理、以制度保障生态安全、以行动守护生物多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为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新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全域监测网络 守护生态和谐共生
兰州新区构建了覆盖全域的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系统开展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了新区野生动植物及特色农作物、林草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同时,加强对白鹭、白骨顶、雉鸡等指示性物种的专项调查与种群动态评估,推进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修复,规划建设连接湿地、水系、绿地的生态廊道网络,增强生态连通性。兰州新区还强化了对水鸟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及迁徙通道等关键区域的保护力度。
秦王川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工作持续加强。目前,植物种类已达到161种,动物种类106种,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巩固提升环境质量
兰州新区全面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21个管控单元实施精准管控。通过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深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协同管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兰州新区还监督指导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深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水质监测并加强日常监管。
今年截至7月27日,兰州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PM10、PM2.5平均浓度值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毫克/立方米、2毫克/立方米,6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水阜河、呢嘛沙沟入河水质稳定达标。声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类别标准限值。
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提升环境管理质效
兰州新区坚持监管服务并重,将日常执法监管与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竣工验收、污染防治、隐患排查、应急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了监管执法监测的有效协同,严格执法与有效服务的融合。同时,依法依规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帮扶指导企业精准开展“环保体检”,协同解决疑难问题,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兰州新区采用“智慧巡检+现场核查+服务指导”的监管模式,精准锁定问题线索,逐项检查跟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日统计、周调度、月分析”工作模式,精准掌握企业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预警,第一时间“一对一”展开帮扶。目前,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即时有效传输率达99.5%,补全有效传输率达99.76%,均高于国家95%的考核目标和管理要求。
兰州新区以“科技之智”与“制度之力”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从生物多样性守护到蓝天碧水保卫战,从智慧监管创新到绿色产业培育,兰州新区正以更高标准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未来,随着生态廊道网络完善和低碳技术深度应用,“美丽新区”的画卷将愈加绚烂。(李佳丽)
来源:甘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