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全市三农战线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勇毅破局、奋力攻坚的有效实践。年初以来,全市三农战线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全面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描绘出了江城农业全产业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9.96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日前,我市农业经济“年中答卷”出炉。
农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后,是全市三农战线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勇毅破局、奋力攻坚的有效实践。年初以来,全市三农战线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全面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描绘出了江城农业全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农业全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的关键步骤何在?
夯实农业创新基础 强化科技赋能
时令已过仲夏,舒兰市种粮大户李学明的试验田里,他正在查看2个水稻新品种的长势。
今年上半年,我市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高效技术32项、主要农作物品种63个,新建大豆国家级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蛟河)和水稻国家级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舒兰);推广食用菌设施生产技术,推进蛟河市9个黑木耳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38万元;深入实施人参产业“八大行动”,新建3个人参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人参白桦汁、人参香皂、人参精酿啤酒等新型深加工产品……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是我市农业产业链条悄然变化的缩影。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绿色转型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
上半年,全市建成区域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厂)21家、村屯畜禽粪污收储点932个,推动昌邑区聂司马村畜禽粪污燃料化项目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2%,高出省年度目标1.2个百分点;推进建设永吉、磐石、舒兰、桦甸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市),使得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保持100%;全域开展“净美村庄”2.0版升级工程,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21.7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7万吨;推介休闲旅游精品路线6条,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实现6.48亿元,接待游客222万人次。
“家家户户水电气全接通,网络信号全满格,乡村建设不只美了村子,还火了乡亲们的日子。”磐石市宝山乡北锅盔村党支部书记栾仁生的话语体现了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深化质量革命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农业生产不能只是卖原粮、卖原料、卖初级产品,围着农业种养打转,“从头到尾”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效益和价值最大化。
永吉县口前镇春登村众信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卫东介绍,“我们农场的上万株果蔬苗主要采用有机水溶肥精准滴灌,营养吸收率比普通种植模式提高一倍。过去是单一的蔬菜种植,现在是育苗、采摘、技术培训多渠道发展。”
上半年,全市三农战线加快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程,新建棚室2040亩,30亩以上规模棚膜园区发展到72个,永丰米业、老爷岭等8户龙头企业启动建设线上VR展馆,逐步拓宽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省级优质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全市绿色、有机和地标农产品有效期内认证数量达到187个;推动丰满区鲤鱼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市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达到10个);谋划招商引资项目53个、总投资85.32亿元,其中签约、落地项目10个、总投资24.41亿元,这为未来全市农业更好地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展市场增值空间 聚焦品牌引领
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提升综合效益。
步入舒兰市金星精制米有限责任公司的大米生产车间,浓浓的米香扑鼻而来。目前虽是生产淡季,但公司仍在加紧赶制订单。“记得10年前,公司年销售1万多吨大米,利润100万元,每吨利润不到100元。”公司董事长孟广多说,如今,随着大米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企业年销售大米6.5万吨,经营效益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市紧跟农产品消费的升级趋势和需求变化,引导吉林金芝楼生物科技、北芝生物科技等领军企业,加大灵芝保健食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培树灵芝优质品牌;推动舒兰大米成功列入国家农产品精品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搭建对接平台,老爷岭、蜂道馆、出彩农业、桦牛等域内涉农企业与天津一汽、中电科集团、首衡农业集团、企业精准对接,成功入驻内部电商平台。
其他一些关键数据也让人振奋——上半年,全市粮食丰收基础牢固,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98.7万亩、较上年增加1.6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70.66万亩、实现历史新高,新建高标准农田67万亩、累计达到608万亩。全市畜牧生产保持平稳,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45.4万头、109.3万头、7.8万只、4246.7万只。全市园艺特产业提速增效,园艺特产产量达到8.43万吨、增长11.2%,人参全产业链产值13.2亿元、增长164%。全市渔业经济一路上扬,总产值实现11.18亿元,同比增长521%。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21个,新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桦甸(肉牛)获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口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9亿元,增速15.2%,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发展无止境。目前,全市三农战线正按照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体会议确定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稳固根基”思路,锚定目标、鼓足干劲,系统动作、穿凿做实,奋力谱写江城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再绘更壮美新图景。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春和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