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预计25Q3主流、利基存储价格有望全面上涨,叠加消费类传统旺季,我们看好存储厂商Q3表现。1)DDR4涨价、NOR Flash涨价逻辑下,我们重点推荐存储芯片设计龙头;此外,我们建议关注存储模组分销商。2)部分DDR4价格大涨后超过DDR5价格,叠加原厂逐
文|徐涛 王子源 程子盈
我们预计25Q3主流、利基存储价格有望全面上涨,叠加消费类传统旺季,我们看好存储厂商Q3表现。1)DDR4涨价、NOR Flash涨价逻辑下,我们重点推荐存储芯片设计龙头;此外,我们建议关注存储模组分销商。2)部分DDR4价格大涨后超过DDR5价格,叠加原厂逐步退出DDR4,我们认为DDR5渗透率有望加快提升。
▍一、价格回顾(Bloomberg,CFM闪存市场)
DRAM:DDR5温和上涨,DDR4受原厂加速减产影响涨幅超预期。1)DDR5:6月现货价格环比+0~+5%,7月至今保持低个位数涨幅。颗粒现货和合约价格保持温和上涨。2)DDR4:6月现货价格环比+21~+100%,7月至今-5%~+5%。海外三大DRAM原厂聚焦高利润率的DDR5、HBM,陆续宣布PC/Server用DDR4以及Mobile用LPDDR4X进入EOL(end of life,生命周期结束),Trend Force预计最后出货时间为2026年初。
NAND Flash:原厂减产效果已显现,价格基本企稳。6月NAND Flash(Wafer) TLC价格环比基本持平,QLC价格小幅下滑。海外大厂自2024年12月以来陆续公告减产10%~15%,同时加快将产能向200层以上产品迁移,进而减少低价产品的供应量,行业供需在25H1加速平衡。需求方面,北美CSP厂商持续投入,AI服务器带动企业级SSD需求持续提升。
模组:7月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内存条持平微增,SSD部分回落。1)内存条:7月DDR4/DDR5行业、渠道市场价格持平或个位数上涨。2)SSD:7月渠道市场价格个位数回落,行业市场价格稳定。3)移动存储:7月消费市场需求整体稳定,UFS、eMMC价格持平。
▍二、价格展望:预计25Q3 DDR5、NAND温和上涨,DDR4合约价涨幅扩大,NOR、SLC NAND开启涨势。
1)DRAM:我们预计在企业级需求旺盛、消费电子旺季下DDR5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TrendForce预测,25Q3 DDR5/LPDDR5X合约价格涨幅3%~10%。DDR4在三大DRAM原厂陆续宣布PC/Server用DDR4以及Mobile用LPDDR4X进入EOL,市场继续积极备货,叠加传统旺季,TrendForce预测,25Q3 DDR4/LPDDR4X合约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3%~45%。
2)NAND Flash:上半年在原厂持续减产下供需关系已经明显改善,且AI服务器需求持续旺盛,根据TrendForce,25Q3 NAND Flash平均合约价格涨幅5%~10%。
3)利基存储:对于NOR Flash,台系厂商大容量NOR受益AI服务器需求存在结构性缺货,Q3合约价上涨10%~15%,兆易创新已跟进;中小容量NOR静待大陆厂商明确,我们认为存在一定涨价可能性。我们预计25Q3 NOR价格整体涨幅将达5%~10%。对于SLC NAND Flash,我们预计23Q3价格有望上涨10%。
▍三、海外原厂业绩及预期:
25Q2美光科技、三星电子(存储业务)、SK海力士营收环比均增长。分下游来看,消费类需求环比有所改善,企业级存储保持高景气度。
1)SK海力士:公司预计25Q3 DRAM bit出货量环比+0%~+5%,NAND bit出货量环比有限增长;
2)三星电子:公司预计AI服务器需求保持强劲;
3)美光科技:公司预计服务器出货量有望保持中个位数增长,PC、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低个位数增长。下季度指引方面,美光预计FY25Q3(2025年6-8月)营业收入将达104~110亿美元(中值环比+15%),毛利率41%~43%区间(中值环比+4ppts)。
▍风险因素:
国际宏观政治经济波动;下游需求走弱;面板价格提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技术革新风险等;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海外潜在关税风险。
▍投资建议: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8月4日发布的《电子行业2025年7月存储行业速报—三季度利基存储涨势扩大,看好供应链表现》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