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擘画幸福平安“新画卷”——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8:00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抓好基层治理牵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抓好基层治理牵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党的初心使命。

2024年以来,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定践行“先发力、带好头”殷殷嘱托,认真落实1139工作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真正打造了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实党建引领 破解治理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随着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新挑战”不断涌现。基层治理涉及面广、事务繁杂,如何打破固化思维,创新治理模式,让基层党组织在适应时代发展中迸发新活力,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兰州市聚焦制约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抓住改革重点、找准创新方向,实施了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破题之举。

党的建设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和组织保证。2024年1月2日,兰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专题研究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作出《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决定》,并下发《兰州市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着力破解“社情民意不明了、指挥调度不顺畅、服务管理不到位”等治理难题,标志着“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正式实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兰州市实施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田字型”即从横向看,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纵向看,创新落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按照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是“抓规范打基础”之年,2025年“抓攻坚求突破”,2026年“抓提升促拓展”,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台阶,以项目化、清单式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通过全面深入实施“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西部省会城市特色路径。

“你看这路,平平整整的,下雨天再也不用踩着泥巴蹚水走了,真是把咱老百姓的‘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2025年7月14日,站在刚修好的小路上,城关区莱茵小镇居民王女士笑着说:“脚下崭新的硬化路面干净整洁,与此前坑洼积水的模样判若两地。”

这条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小路,是莱茵小镇幼儿园通往北面滩雁白桥幼儿园的必经之路。曾经这里的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季便积水严重,成了周边居民出行的“老大难”问题。雁滨社区党委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协调莱茵小镇天庆物业,组织专业人员实地勘察路面塌陷、坑洼等问题。经过物业单位紧张施工,原本泥泞不堪的小路终于修复一新,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赞誉。

时光见证前行步伐,岁月铭刻奋斗足迹。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以来,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兰州市通过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让全市每一个党员“微细胞”活起来、基层党组织“最末梢”强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形成强大治理合力,有效解决了基础底数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诉求渠道不畅通、服务管理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风险防范不主动等治理难题。经验做法多次在国家、省级会议以及媒体刊物上交流推广。

绘好“民情地图” 做细基层治理

新时代,怎样把数据信息传播的便捷性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高效性,是一道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兰州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打破基层治理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数字赋能消除信息壁垒,将治理资源、力量集聚成势,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

“我给好友李阿姨借款2万元,到期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拒不还款。”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网格员王海兰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了居民张大叔的困扰。接下来,王海兰将此情况录入“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进行上报。街道综治中心组织派出所民警、法律顾问、调解员和网格员共同参与调解处置。通过大家“情理法”融合的细致劝导,双方达成协议,李阿姨现场转账还款,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以来,兰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依托“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汇聚各类数据,打造了精准感知社情民意、反映矛盾风险趋势的“民情地图”。自去年6月全覆盖应用以来,“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已上线各类场景46个,采集基础要素9千万条,办结网格事件165万件,推动实现了“一张地图知晓社情民情,一部手机实施基层治理”。

“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有效解决了以往基层治理中基础底数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风险防范不主动的问题。平台通过打造“小兰民情”“小兰网格”“小兰帮办”三大功能板块,在平台建立“人、地、事、物、组织”辖区治理台账,以打点标记实时掌握辖区内各管理要素的底数和分布情况。同时,以此平台为中枢,对上实现对省级平安甘肃、“陇情e通”等10余个平台的数据贯通,对下实现对市级智慧城管、大气监测、市场监管、12345政务热线、“小兰帮办”、政务资源、视频监控AI等20余个系统平台整合并行,实现了各类治理数据和工作平台的资源汇聚。

此外,平台还借助“钉钉”“支付宝”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应用端口,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实现管理端、工作端、群众端“三端融合”,全方位、多领域、各角度支撑应用融合,实现应用直达、方便快捷、阳光透明的治理效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平台在“小兰帮办”板块面向群众、企业开放5个分区专栏应用场景、50项服务内容,不仅让公共服务随时随地触“网”可及,还方便群众快捷地了解村(居)情况、参与村(社区)事务、投诉反映、自身事务办理和建言献策。

基层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安全生产,都关系着群众安危。

日前,兰州某建筑公司险些因工程款纠纷停工,兰州高新区街道网格员杨淑清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民情地图”平台上报这一事件。随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据“纠纷不出园区”治理模式,派出所、司法所及法律顾问协同发力、促成和解,避免了企业损失。

“通过定期开展专项培训,网格员既是平安‘哨兵’,更是经济发展‘贴心管家’。”兰州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网格内释放出社会治理与产业振兴的双重效能。累计调解涉企纠纷1.2万起,推动市场主体满意度达98.6%。

兰州市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和“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格局建设,全市8个县区、兰州新区、高新区严格对标要求,建成“七合一”式综治中心,采用“1厅+N室”模式,汇聚各方力量,成为功能齐全的矛盾纠纷化解地,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11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因地制宜,实体化运行“一站式”调处服务中心,累计调处纠纷30.2万件,成功率超97%。城关区、永登县综治中心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与此同时,兰州市注重资源整合,建强基层治理的实战平台,实施“市级头雁领航、县级提档升级、乡级强基实战”行动,明确市级“指挥部”、县级“主阵地”、乡级“桥头堡”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用好“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依托“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汇聚各类数据,精准感知社情民意、反映矛盾风险趋势的“民情地图”,真正成了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兰州样板的一把关键钥匙。

用活“全科网格” 服务提档升级

“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这是城关区拱星墩街道拱星墩后街社区始终践行的基层治理理念。近日,社区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成功化解一起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飞天家园A区北苑23号楼1单元202室因上水管道老化漏水,导致楼下住户家具受损,双方因维修责任与装修恢复费用争执不下。

详细了解情况后,社区网格员胡清第一时间介入,以“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耐心劝导缓和情绪,结合相关法律条款明晰权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经过调解,楼上住户同意由物业维修并承担装修恢复责任,邻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多亏社区网格员及时调解,用心维护了我们的邻里情。”楼下住户李女士感激地说。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基础单元。近年来,兰州市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持续提升了服务群众效能。但与此同时,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治理网格划分存在盲区、力量薄弱分散、‌权责清单缺失、人员结构失衡‌等现象,制约了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民之所需,我之所为。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以来,兰州市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对基层治理网格重新塑造,在优化重组中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全方位激活了网格的服务治理作用。

截至目前,经过多轮优化,兰州市共设置全科网格8169个,完成了编码固定、力量配备以及上图管理,建立了3大类21项配套制度,通过构建“一网通管”的全科网格,全覆盖无死角“零距离”服务群众。从化解邻里纠纷到解决办证难,从老旧设施改造到小区环境提升,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全科网格第一时间解决的大事,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服务群众是基层治理的落脚点,治理好不好、党建实不实,关键要看解决民生难题的成效和温度。群众的“急难愁盼”多是“小问题”:垃圾清运不及时、孩子放学没处去……只有解决好这些“小”事情,才能成就治理的“大”成效。

位于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的二建小区122-130号建设较早,长期以来,小区居民使用的是老式机械水表,居民们时常因为水费缴纳问题发生矛盾。为此,文化宫社区通过多次召开“大党委”会议和居民协商议事会,最终决定在小区内安装插卡式智能水表。当该小区的老式机械水表被更换为插卡式智能水表后,水费开始了分户核算,小区住户只需到物业充卡缴纳水费。这一举措解决了水费收缴产生“糊涂账”的问题,让居民用水更省心、更放心。

兰州市坚持把“群众小事”视为“治理大事”,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全科网格,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人管、有人办,把基层治理基层服务的效能和温度,体现在了每一件民生实事中。

聚合多元力量 共绘治理蓝图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党建引领下的“大合唱”。只有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让各类主体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才能真正绘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画卷。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以来,兰州市坚持抓好党建引领,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广大群众和各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凝心聚力共绘基层治理蓝图,打造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为民服务,实干为先。兰州市出台加强党建引领小区协同治理指导意见,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开展党建引领信托制物业模式,共协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问题7000余件。同时,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目前所有村(社区)实现民主决策全覆盖,打造了“小马扎议事会”“古梨树下说事情”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议事协商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00余件。

“送餐过程中遇见大件垃圾,或是看到哪里的电线裸露有危险,我们都会立马拍照发给社区,让街坊邻居住得更舒心、更放心。”孙兴栋是一名网约配送员,也是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的一名“流动网格员”。工作之余,他和同事经常为社区和居民出把力、搭把手,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兰州市把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暖心引领骑手融入、正向引领主播发声、服务引领货车司机建功、先锋引领网约司机便民”行动,动员37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兼任社区网格员,组建30余支“小蜜蜂”志愿服务队,日均反映各类问题近100 件,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与此同时,兰州市纵深推进“一亲三心”活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实现常态化,733个行政村实现乡镇包村领导和专职驻村干部全覆盖,9534名村(社区)干部就近“入网知心”,5.2万名普通党员与辖区群众“联户交心”,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12万件。依托“一亲三心”活动,持续推动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级和水平,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体。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建引领、根植人民、凝聚群众,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之源。兰州市通过不断完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织密治理网络、壮大治理力量、完善治理制度,凝心聚力构建“五治一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托举起了兰州百姓稳稳的幸福,让金城沃土处处涌动生机,让每个角落绽放平安笑脸。

来源:兰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