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7:22 1

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也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王国维誉其为“世界大悲剧”。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灭门惨案,相关历史

“赵氏孤儿”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故事题材,在文学、戏剧、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均有呈现,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也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王国维誉其为“世界大悲剧”。该剧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灭门惨案,相关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史记·赵世家》《新序》《说苑》有详细记载。

• 剧情简介: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搜捕赵氏孤儿赵武(https://baike.baidu.com/item/赵武/26158)。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以程婴之子替换赵氏孤儿,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先后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诛杀屠岸贾,为全家报仇。

• 艺术特色:以紧凑的五折一楔子结构展现忠义精神与善恶冲突,通过生死抉择与忠奸对立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了程婴、韩厥等一批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正面人物形象。

• 文化影响:是首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1735年经法国传教士马若瑟译介至西方,伏尔泰据此改编成《中国孤儿》,将背景改为宋末元初并强化儒家伦理主题。此外,德国作家维兰德的《金镜》与英国剧作家墨菲也有相关改编本,推动了其在启蒙运动中的传播。

电影《赵氏孤儿》

由陈凯歌执导,陈凯歌、赵宁宇编剧,葛优、王学圻等众多演员主演,于2010年12月4日在中国上映。该片以中国古代传奇《赵氏孤儿》为蓝本,讲述民间医者程婴在赵家惨遭灭门之际,救下赵家遗孤,不惜牺牲自己儿子代替赵孤赴死,后精心养育赵孤并协助其复仇的感人故事。

历史小说《赵氏孤儿》

由金海曙于2003年创作,讲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因与忠臣赵盾不和、嫉妒赵朔身为驸马,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救出。屠岸贾下令杀光全国一月至半岁婴儿,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保住赵氏血脉。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知国仇家恨,赵武终报前仇。

话剧《赵氏孤儿》

2003年上演,由林兆华执导、金海曙编剧,何冰、濮存昕等主演,北京人艺制作。该剧改编自元杂剧,以春秋时期赵氏家族惨案为蓝本,讲述程婴为保全赵氏遗孤忍辱负重,与屠岸贾周旋十六年后真相败露的悲剧故事。1990年林兆华曾执导天津人艺版,此版本保留核心框架,通过程婴献子、孤儿存续、身份揭露等情节展现忠义与权谋碰撞,融入现代戏剧手法,对传统复仇故事进行现代解构,探讨公仇私愤与命运抉择,曾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并多次复排。

来源:利哥笑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