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史料之:胡兰成其人(郭秀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7:23 1

摘要:胡兰成者,浙江省嵊县人也。据他的友人古泳今说,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胡兰成因托派的关系逃到广西,在桂林中学当过教员。那时古泳今亦在桂林中学教书,因而相识。胡在北京燕京大学读过书,中英文都懂得一点。1934年,我从日本留学回国,在上海《中华日报》馆当编辑。馆中

胡兰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凭自己的回忆记述如此:

胡兰成者,浙江省嵊县人也。据他的友人古泳今说,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时期,胡兰成因托派的关系逃到广西,在桂林中学当过教员。那时古泳今亦在桂林中学教书,因而相识。胡在北京燕京大学读过书,中英文都懂得一点。1934年,我从日本留学回国,在上海《中华日报》馆当编辑。馆中有个同乡梁秀予介绍古泳今来中华日报当主笔,古泳今乃把胡兰成介绍给《中华日报》社长林柏生。不久胡兰成就携带夫人(桂林中学学生)连同一个男孩子跑来上海,进入《中华日报》当主笔。这是他和林柏生结识的由来。

胡兰成一到上海之后就纸醉金迷,把从广西带来的妻儿抛弃,搞上一个上海歌女阿英。“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日报》停刊,胡兰成、古泳今、梁秀予等追随林柏生到香港《南华日报》继续做报馆工作。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开始不久,胡兰成就替汪精卫散播一些“和平运动”舆论,1938年底,汪精卫脱离重庆,逃到河内,在《南华日报》发表“艳电”,胡兰成随即鼓其如簧之舌,连续制造“和平”言论,因此得到陈璧君(汪妻)赏识。他和汪精卫的关系就是从此开始的,汪知道林柏生手下有这么一个人。

1939年,汪精卫到上海正式开展“和平运动”,上海《中华日报》也正式复刊,胡兰成、古泳今、梁秀予等也随林柏生回到上海。那时正当汪精卫等人和日本人就“和平条约”讨价还价的时候,胡兰成便在《中华日报》上大造舆论,替汪伪和平运动鸣锣打鼓,其中胡写有一篇社评,题目是“战难和亦不易”,颇为蛊惑人心,也是胡兰成“自鸣得意”之作,后来《中华日报》馆将胡兰成所有言论编成一册,书名就是《战难和亦不易》。此书一出,胡兰成在沦陷区就有些臭名声了,汪精卫和陈璧君也就更看重他了。

1941年汪伪粉墨登场,“组府还都”,考虑到胡兰成的“汗马功劳”,就给他当伪府宣传部政务次长。这时胡兰成得意忘形,把在上海结识的歌女阿英带到南京,租赁一宅金屋藏娇,对旧时的妻儿却弃置不顾,胡就是这样一个忘情负义之徒。

胡兰成以一名新闻记者一跃而为伪次长的高官,一般说来总该满足了吧,可是实际并不是这样。伪宣传部次长不过是一个空职,一切用人权、经济权都在林柏生手中,甚至连部长的办公费也由林柏生一人独占,分不到一点油水,连一部专用车也没有,胡兰成看见这个样子,对什么次长就很不满意,但林柏生是汪精卫的亲信,他无可奈何,抑郁于怀,对宣传部的事不闻不问,常常跑到上海去。

那时,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从杭州搬来原《东南日报》的卷筒机,要在上海开办一家名叫《国民新闻》的报馆,李自任社长,黄敬斋当总经理。万事俱备,只欠一支笔杆。李士群看中了胡兰成,胡兰成也看中了李士群,因为特务头子有钱,而胡兰成缺少的就是钱,两人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一次,因为特务经费的事,李士群与伪府掌握财权的周佛海有矛盾,大约1941年五六月间,胡兰成写了一篇文章攻击周佛海,揭露财政部的黑幕,周佛海看了大发雷霆,拿了剪报直到汪精卫面前告状,哭诉“宣传部怎能写这样的文章”。汪精卫对周当然也要给几分面子,于是大怒,立即叫林柏生来,下令撤去胡兰成伪宣传部次长职务。那时我正在广州召开“东亚新闻记者大会”,突然接到林柏生来电,催促我赶快回南京,我到南京后才晓得是将胡兰成免职,要我填补上去。

胡兰成受了这次免职处分后,怀恨在心,和林柏生日益疏远。他有恃无恐,投身到李士群的怀抱,有钱好花,满不在乎。大约到了1942年左右,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失败,日本军人就产生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汪伪政府腐败无能,必须整顿一番,于是先后有李士群被毒杀事件及顾宝衡、后大椿粮食事件发生,都说明日本人要向汪伪政府开刀;另有一派认为要结束中日战争,汪伪没有希望,要开辟一条路线,急急想向蒋介石讲和。以陆军报道部长三品隆、大使馆的池田领事为代表,就是主张反汪,向蒋介石讲和的人。

他们常拉拢汪伪内部失意的人,散播反汪言论,支持熊剑东(军人)在汉口方面开辟第三地带,作为跳板向蒋介石暗送秋波。汪伪政府内部失意之人也蠢蠢欲动,争相找日本人门路,胡兰成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先胡和日本大使馆池田领事往来甚密,由池田和三品批准,拨发白报纸(日本军用)给胡兰成和章克公开出《大公》小报和《苦竹》月刊,登载蒋介石的演讲词,伪宣传部无权过问。

胡兰成给池田写过一篇有关汪伪黑幕的文章,揭露汪精卫的软弱无能和汪伪官吏的贪污腐化。池田看了以后给伪宣传部指导司长黄菩生(林柏生岭南大学的同学)看,黄把这份资料带回伪宣传部向林柏生报告,林接到一看,马上直送汪精卫,汪看后大为震怒,立即拿起纸笔写一张手令给伪政府组织部长陈春圃、宣传部长林柏生,将胡兰成逮捕,以违反党纪之名进行处分。

林柏生拿到手令后对我说:“约胡兰成来我家一玩。”我不知事情底细,就去约胡兰成到林柏生家里。我们坐下不久,林就把汪的手令拿出来,随即由保镖将胡兰成押上汽车,直驶到珠江路苏成德(南京区特工站)那里关押起来。关押不到一个月,日陆军报道部部长三品隆出面向林柏生交涉,要求释放胡兰成出来。林柏生报告给汪精卫,汪迫于日军的压力就把胡放了出来。

胡兰成被释放以后,态度依然如故。三品隆派胡兰成去当汉口大楚报社社长(那时汉口方面的报纸仍归日军管理),胡兰成在上海时又和女作家张爱玲结识,至此就带着这位新爱人一同到汉口。胡当上《大楚报》社长后更是得意忘形,摇动笔杆大写其所谓“第三条路线”的文章,还和熊剑东勾结,研究所谓“开辟第三条路线”。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后,胡兰成忽然不知去向,听说他在家乡隐居了数年,建国初期又潜逃出去了。

来源:江右郎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