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是从东湖公园大门进去,往北,这一线有沧浪亭、听涛轩、荷风桥、行吟阁、湖边栈道、屈原纪念馆、长天楼等处。春风岸柳、夏日荷花,栈桥漫步、湖中游船,一路风光旖旎、各处风景变换……这条线路,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
本文选自武汉出版社《武汉印象2021—2022》丛书
家住武汉东湖边,东湖公园自然是散步首选之地。
通常是从东湖公园大门进去,往北,这一线有沧浪亭、听涛轩、荷风桥、行吟阁、湖边栈道、屈原纪念馆、长天楼等处。春风岸柳、夏日荷花,栈桥漫步、湖中游船,一路风光旖旎、各处风景变换……这条线路,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
然而,东湖还有一个地方,游人少有光顾。而那里,不仅是东湖公园里一个风景绝佳的去处,还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胜地,在那里,甚至可以了解到东湖公园的前世今生,那里就是——苍柏园。
苍柏园牌坊
图源:武汉东湖
从公园大门进去,沿着幽静的林荫大道一路往南,有一座石头牌坊,上面刻有“海光农圃”四个绿色大字,那是武汉近代著名实业家周韵宣手迹。“海光农圃”,这个读起来古朴而带有泥土气息的名字,正是东湖公园的前身。
一百多年前,周苍柏留学归国,1919年被委派组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并担任副行长。十年之后,他先后投入私人资产30万银圆,分批多次购买东湖边小块荒地,最终在一片荒芜的湖滩上,建成了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园——“海光农圃”。
海光农圃牌坊
图源:武汉东湖
在武汉生活期间,周苍柏目睹许多市民虽然挣扎于温饱线上,但却沉溺于麻将、赌博乃至鸦片,对此,他沉思、他焦虑。这是当时许多有世界眼光的知识分子的“通病”。为什么市民不能过上一种正当健康的业余生活?城市里能否有一个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城市公园?建设者的格局,决定了公园的格局。他聘请了一位技术员和十几位技术工人对海光农圃进行开发、管理。并且从建成之日起,这个具有现代公园意义的“海光农圃”就免费对市民开放。
在重新竖立的“海光农圃”牌坊前百余米,穿过一对石狮托举的“苍柏园”小牌坊,就是为纪念周苍柏对东湖风景区的开拓之功而修建的苍柏园了。
周小燕与父亲周苍柏在东湖
图源:方志武汉
周苍柏纪念室是苍柏园的核心建筑。从这里展示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为创立海光农圃、为经营东湖公园,几十年呕心沥血的身影;感受到一颗为民众的健康、为家乡的建设矢志不渝的心。
1949年夏天,周苍柏主动提出将海光农圃献给国家,自己一家全部搬出。实现了他十多年前对子女们的承诺:这个农圃我是要交给人民的。
此后海光农圃更名为东湖公园,周苍柏任东湖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旧为东湖公园的发展出谋划策。1970年,82岁的周苍柏在京逝世,弥留之际,他突然对身边人说:“快把我的大衣找出来,我要到武汉,他们还在等着我商量东湖的发展。”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仍然惦记着东湖的发展建设。
生长于斯,致力于斯,萦怀于斯。人们称周苍柏为“东湖之父”,他无愧于这一崇高的美誉。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英国诗人济慈为自己写的这句墓志铭,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周苍柏。尽管他没有长眠于此,然而,他的名字,他一生的心血,已经融入东湖的万顷碧波,冥冥之中守望着东湖,与天地共长存。
内容简介:《武汉印象2021—2022》共两卷,分别为《武汉印象2021—2022·散文诗歌》和《武汉印象2021—2022·摄影美术书法》。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稿件,精心选编反映2021—2022年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发展的散文、诗歌、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记录武汉城市年轮,描绘武汉城市蓝图,展现武汉英雄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对于讲好武汉故事、传播武汉声音、展示武汉形象、保存武汉记忆,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来源:阅读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