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与收益的完美结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06:31 1

摘要:我国是果业大国,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据统计局资料,我国 2018 年果园面积已约为 1 116.8 万公顷。从全国范围看,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孔隙度较小、相对条件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果品生产成本较高、优质果品比例较低以及整体果树种植效益

揭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与收益的完美结合!

焦秀颖

我国是果业大国,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据统计局资料,我国 2018 年果园面积已约为 1 116.8 万公顷。从全国范围看,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孔隙度较小、相对条件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果品生产成本较高、优质果品比例较低以及整体果树种植效益有待提高等诸多方面情况依然存在。因此,根据地方气候、土壤质地、水分以及果树种类特征等进行相关研究试验并推广果园生草,对不断改进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持续发展果业生产、提高果品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 生草栽培技术概况

1.1 生草栽培技术的概念

果园生草指在果树株行距之间播种草籽(主要为禾本科和豆科)或在果园株行间选留原生杂草,使其完全覆盖地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达到果草互补的效果,属于果园土壤管理模式的一种 。

果树属于多年生木本作物,经过一次播种或栽植,连续生长和采收在两年以上。多数果树属深根性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吸收根具有成层分布的点,产量及生长状况基本不受杂草的影响,反而具

有各种积极作用,这正是生草栽培可被利用的关键前提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9 世纪末,美国首先提出果园生草栽培技术,但报道零星 ,处于探索性阶段。随着 20 世纪50—70 年代的发展,果园管理者开始采用生态学的思想来解决清耕制给果园带来各种问题。之后,为了减少化肥的不利影响,满足公众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通过多年试验与调整,在日本、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应用以自然生态体系为基础的果园生草土地管理模式已比较成熟 。

我国对果园生草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沈良英等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将我国果园生草栽培研究依 据 主 题 持 续 时 间 长 度 划 分 为 3 个 阶 段 :从1990—2000 年,研究热点是果园适宜草种的选择,处于果园生草探索阶段,同时也开始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并选择优良牧草;2001—2017 年,研究重点转向果园杂草病虫害防除,更加注重不同生草方式对果园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2018 年以后,研究热点转向果园管理,更加注重果园综合效益。

1.3 果园生草栽培的技术要点

1.3.1 生草方法 调查研究表明,人工生草与自然生草是主要的两种果园生草方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生草种植。人工生草即是在果园行间人工撒播或条播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良草种。据报道,秋季是种植生草最佳的季节,根据种植管理条件及果园的立地条件确定果园生草方式及时间,可以实行株间、行间生草,全园生草等方式进行生草种植。为了节省清除杂草的劳动力及生产成本,生草一般在 9—10 月进行播种,这样有助于避免果园草荒的影响 。自然生草则是指在果园行间不进行中耕除草,而让当地的优良野生杂草自然生长,对恶性杂草及时拔除(图 1)。

图1 葡萄园自然生草

1.3.2 生草草种选择 草种的选择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土质、水分和果树树种特性等进行考虑,一般需强调其对果树根系无不良影响,与树体争水争肥矛盾小,并且环境适应能力强,最好植株个体还比较矮小、覆盖性好、耐践踏,以便于果园管理和作业。对于坡度较大,或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的果园,选择的生草则还要求须根发达,有很强的固地能力,具匍匐茎类。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已发现的草种有 5000 多种,而用于果园生草的种类更是达到了1000 种,主要是禾本科和豆科 。毛叶苕子、百脉根和紫花苜蓿等是常用的北方果园生草草种,这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瘠薄等特点 。红壤是南方果园的土壤类型,可选用耐酸、抗高温的种类,比如白三叶、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等 。

1.3.3 生草管理 在果园生草制生产过程中,为促使植株尽快生长,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氮肥,进行一定的基础水肥管理;后期为促进草体健壮生长,成苗期间可以补充少量磷钾肥 。研究表明,土壤肥力在连续生草情况下,果园土壤墒情及营养肥力会不断提高。在进行果园生草施肥时,可以使用施肥枪施入,也可以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施肥,也可以采用原始施肥方式,用铁锹翻起带草的土,施肥后进行回填压实操作,同样可以达到施肥效果。为减少对生草生长的抑制,可以拔除一些高秆、阔叶、深根性的杂草,在生草初期有助于弱苗的生长。同时,利用机械或人工留茬 15 厘米左右刈割生草,有助于生草后期生长。刈割的草可以作为有机肥翻压在土壤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可以结合果园种养方式,饲养牛羊等牲畜,达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果园整体生产效益的目的。

2 果园生草效益研究

2.1 果园生草的优势与实际应用

传统的果园管理中主要采用清耕法,即旨在园内实施不种植其他作物的做法,通过频繁的耕作维

持土壤疏松和不生长杂草的状态。清耕法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松土和除草等预期效果,但长久来看会导致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量减少,并形成一层坚硬的犁底层,致使土壤肥力四要素比例紊乱,地力减弱,对果树根系生长有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果实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果园生草克服了清耕法的缺点,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1998 年由我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把果园生草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果园生草作为重要技术被推荐用于柑橘、苹果和梨等果园的管理中,在各省份印发的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中也反复提及生草法的优势,这些要求在《2021 年春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中有规定,由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作为果园生草应用的典型案例, “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技术”于 2022 年 9 月已在延安累积推广种植 450 万亩,是农业农村部 2019 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之一,也是当年由陕西省推荐唯一入选的农业主推技术(图 2)。

图2 生草栽培下苹果树生长状况良好

2.2 果园生草对果园生产的影响

2.2.1 土壤理化性质 研究发现,果园种植生草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高,根层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谷艳蓉等 进行自然生草试验,结果表明,生草地块土壤容重均小于清耕地块,减少幅度为 4%~11%。同时,郝淑英等 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果园人工生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土壤物理性状、水分以及产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优越的土壤结构、适宜的土壤孔隙,是优质果树高产的物质基础。土壤容重下降 0.05~0.13 克/厘米3 ,直径 1.00 毫米以上的土壤团粒增加了 10.2%~12.2%,土壤孔隙度增加2.5%~5.5%。

2.2.2 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 氮、磷、钾都是果树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曹保芹等 的研究发现,在苹果园中持续 4年栽培三叶草,深度为 0~10 厘米和 10~40 厘米的土壤中,显著提高了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这与清耕区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郭磊等 发现在桃园中种植黑麦草,0~20 厘米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自然生草分别显著提高 47.19%、36.59%、66.25%、7.85%,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全钾、碱解氮含量比自然生草分别显著提高 9.51%、39.83%。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土壤肥力,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作用。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左玉环等 在渭北柿子园中进行研究,发现多年种植白三叶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表层(0~10 厘米)的有机质含量,较清耕处理相比增加 41.6%。李会科等 在黄土高原渭北旱地苹果园中,研究了生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发现生草能够提高土壤中 0~60 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而且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深层次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会得到不断提高。总的来看,生草栽培有利于果园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固碳潜力提高,增强碳汇作用。

2.2.3 土壤微生物群落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的多样性会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植物促生菌和生防菌被植物根系定向富集,而对土壤中病原菌的增殖起到抑制效果。例如王迅等 的研究表明,果园生草与清耕相比,种植光叶紫花苕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与多样性。姜莉莉等 的研究也有所印证,发现种植黑麦草可提高土壤中链格孢菌和曲霉的相对丰度,白三叶处理可提高土壤赤霉菌的相对丰度,鼠茅草处理可增加土壤短梗菌属和毛壳属真菌的相对丰度,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可增加土壤绿僵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而自然生草则会使土壤青枯菌等病原细菌数量增加。

2.2.4 病虫害管理 研究表明,果园生态平衡,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果园中发生的害虫和广泛存在的害虫天敌二者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认为,果园生草可以给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这样就体现了维持种群多、数量大的特点,维持果园的良性生态条件,从而增强对病虫害防控的能力,降低病虫害暴发式发生的风险。杜相革等 进一步指出,苹果园中种草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为其提供充沛的猎物资源,从而促进天敌的繁殖,同时也导致了叶螨的种群减少,而且混合草的效果比单一种草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定期收割苹果园中的紫花苜蓿,也能够有效地防治螨害。于毅等 在经过 7年的观察之后,发现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猕猴桃园中,经过生草处理后,黄化病、褐斑病和溃疡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甚至不再发病。

2.2.5 杂草管理 传统果园对恶性杂草的去除多采取高成本的人工除草方式,使用除草剂短期内虽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让杂草抗药性增强和土壤中农药残留,而果园生草本身可利用植物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和化感作用控草,廉价高效。冉海燕等 在杧果园种植广金钱草和狗牙根来控制杂草,发现对其他杂草的抑制率在 81%以上。张苗苗 通过生草残株覆盖后,杂草的物种丰富度、覆盖度以及密度都显著降低。种草可以形成种群优势,占据生态位,同时杂草种子没有光,就不能发芽,从而有效抑制杂草。

2.2.6 果实品质 生草栽培可以大大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旱涝灾害,减少裂果率,提升果实品质及增加产品经济价值 。胡枫 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生草模式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发现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两种行间生草均能显著增加桃果实的单果质量,同时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 C 含量也显著提高。此外,韦红霞等 在苹果园中实行生草后,也发现果实产量与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8 年生的长富 2 号和嘎拉的产量分别达 62.5 千克/株和 36.1 千克/株,比对照分别提高3.5%和 7.1%;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全红果率这 3 个指标和对照相比都分别有所提高(图 3)。

图3 生草制苹果园

3 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采用生草栽培技术进行果树栽培,对于果园中土壤理化性质、速效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群落、杂草、病虫害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果园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果园的农药使用量,有助于改善果园的环境,保护果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果园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现代果业的高速发展,先进有效的技术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政府方面可以加大对生草研究的投入,落实相关政策,而果园农户方面可以积极采用果园生草种植模式,并同时结合如增施有机肥、非化学防控病虫害等一系列的绿色生产技术,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助力优良模式的示范和推广。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