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经过各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不懈努力,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
综合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检测是知晓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我市聚焦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不断发展壮大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完善检测策略,2024年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已经达到124家。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是扩大检测策略和早发现的抓手和主要阵地,遵循自愿、尊重、不歧视和保密原则。我市共设有33个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分别设在市疾控中心、各区市县疾控中心及其辖区的1所妇幼保健机构和1所指定医疗机构。全市VCT门诊已经实现电子地图可视化,方便群众快速定位查询、导航。各级疾控中心VCT门诊除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梅毒和丙肝咨询检测外,还提供猴痘干预和症状监测,助推多病共防。咨询检测匿名进行,公众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艾滋病目前尚不可治愈,感染者需终生接受医学随访和治疗。我市部分地区已经构建感染者治疗关怀“四位一体”模式,即: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协调与医学随访,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负责临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随访管理,感染者志愿者小组(大连博爱之家)在定点医院提供导诊、心理支持、上药指导等服务,医防协同与融合不断强化,感染者确诊至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确诊后在7天内即可启动治疗。
全民防艾宣教日益普及
各地区持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五进活动,努力消除社会歧视,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各类防艾宣传视频、海报纷纷登上地铁、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屏幕,各地区、有关部门针对学生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活动。市委教育工委组建“大连有我·未来可期”宣讲团,走进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公益宣讲活动,为青年学生筑起防艾防火墙。
社会力量参与助力艾滋病防控
社会组织具有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会组织引入艾滋病防治工作,强化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合力提升防治成效。服务内容涉及高危人群干预、同伴教育、检测动员和感染者关怀,部分小组还依托新媒体平台,应用“互联网+”开展宣传干预和检测动员,助力艾滋病、性病、丙肝和猴痘等传染病防控工作。
知“艾”、关爱、不恐“艾”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马桶等不会传播,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也就是说除去上述三种传播途径之外的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HIV的。但是歧视和误解总是伴随着艾滋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恐惧和歧视,给感染者多一份关爱。
性传播是目前HIV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所以,艾滋病更是一种行为疾病,每个人应增强防艾意识,从“要我防”转变为“我要防”。主动防范的措施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不要发生性行为,青少年要尽可能延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保持单一性伴,避免与多人发生性行为;远离毒品;坚持并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还可以预防其他性病;发生易感染危险行为后在72小时内积极进行药物阻断,并及时检测;感染者坚持规范治疗,性病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性病等。
早发现早治疗,惠及个人和社会
及早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重建或维持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或避免机会性感染和部分肿瘤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还可以达到“治疗即预防”的目的。研究表明,如果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血液中的HIV病毒载量持续低于检测下限,通过性行为传播HIV的风险几乎为零,母婴传播风险最低。因此,一旦发现感染了HIV,应在医生的评估下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病毒载量,切忌自行服药。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我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在药物供应方面已形成多元化格局,提供国产免费治疗药物、医保覆盖药物和自费药物,在知情同意并做好充分治疗咨询前提下,早治疗早获益。
抓住“黄金72小时”,暴露后预防要知晓
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员,在发生可能感染HIV的行为后,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可能发生的HIV感染的一种干预措施,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效果最佳,最长不应超过72小时。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可以提供暴露后预防用药服务,切忌在无医生指导下自行用药。须每日按时服药,连续服药28天,如有漏服,保护作用将会降低。暴露后预防用药不是100%有效避免感染HIV,应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HIV风险。
聚焦“一老一小”,宣传教育最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寻找性伴的方式越来越便利。然而,青少年单纯、社会经验不足,风险防护意识薄弱,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学校在现有健康教育课程中,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强化性道德、性责任、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拒绝新型毒品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虽然老年人群人生阅历比较丰富,但是对安全性行为、艾滋病基本知识了解较少,艾滋病感染风险识别、自我保护、主动检测意识低,较多属于晚发现感染者,一旦感染,疾病负担高于其他人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艾滋病,关注老年人群健康,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帮助老年人过上充实、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凝心聚力,社会共治,终结艾滋
2021年,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宣言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到2025年需实现“三个95%”,即95%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5%已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5%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体内病毒得到抑制。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艾滋病是慢性传染病,很多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主要依靠检测进行诊断,这往往造成对疾病的忽视,但此时HIV已经开始持续攻击免疫系统。晚发现不仅会使感染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导致疾病恶化或死亡,增加疾病和经济负担,而且会引起HIV隐匿传播。因此,向广大市民呼吁:曾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如男男同性性行为、卖淫嫖娼、多性伴者)、共用注射器吸毒、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应主动检测。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我市仍有部分病例确诊后出现脱失、未启动治疗、中断治疗等情况,因此希望这些感染者主动与现住址所在地的区(县)疾控中心或大连市疾控中心联系,恢复随访并启动治疗,获得最佳个体化服务,在这里,个人隐私是严格保密的,因此,不要有过多的顾虑。
我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不断压实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强调社会共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防治政策和措施,努力消除歧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防治服务。
来源:二三里资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