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环 l 军魂扎进故乡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4 18:06 1

摘要:开篇:松江老兵合唱团,顾名思义皆是老兵。团里人才济济,亦有可敬的越战老兵,老兵沈亚环便是其中一个。他自小受志愿军父亲与军人哥哥熏陶,军魂的种子在心底扎了根。当年入伍后,奔赴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修路造桥。退伍后回乡建设,在司法等岗位延续军人担当。退休后,人民陪审员

头条撰稿 / 张健

开篇:松江老兵合唱团,顾名思义皆是老兵。团里人才济济,亦有可敬的越战老兵,老兵沈亚环便是其中一个。他自小受志愿军父亲与军人哥哥熏陶,军魂的种子在心底扎了根。当年入伍后,奔赴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修路造桥。退伍后回乡建设,在司法等岗位延续军人担当。退休后,人民陪审员席上有他的公正身影,老兵合唱团里有他的歌声,军魂早已化作乡土的筋骨。近日,小编与沈亚环闲叙,聆听其动人故事,特撰此文与君共赏。

1958年出生的沈亚环,是父亲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添的第一个孩子。哥哥姐姐生于父亲赴朝之前,他和弟弟则是父亲回来后所生,姐弟四个因此隔着好些年岁。他出生时,哥姐已懂事,全家都格外疼他。自记事起,总见哥哥闲时缠着父亲,听那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哥哥常说长大后要当解放军,年幼的他不懂理想是什么,只跟着想:哥哥当兵,他也要当。哥哥应征入伍他才11岁,年少的他满心羡慕,盼着自己也能早日投身军营。

一晃,沈亚环高中毕业,来到腰泾村泖港乡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工作,帮生产队打理农活。1978年3月,松江县武装部下乡征兵的消息传来,他第一时间兴冲冲报了名,却被告知,因哥哥正在服役,按规定他不能再报名参军。那一刻他心急如焚。从小到大,父亲的朝鲜往事、哥哥的军营身影耳濡目染,当兵早已是他心底的理想与执念。他一次次敲开民兵连长的家门请愿,一遍遍诉说着自己想穿上军装的决心,不肯放弃这近在咫尺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这份坚持终于打动了民兵连长。在连长的帮助下,他终于如愿报名应征,圆了藏在心底多年的参军梦。说到这儿,小编也不禁想起了1978年初,自己那段历经千辛万苦才报上名的参军往事,心境竟与他这般相似。没过多久,沈亚环这批新兵在松江区征兵站集中,在松江招待所住了一夜。次日一早,他们坐大巴去上海火车站,换乘货运火车,经七天七夜的颠簸,抵达云南省曲靖市,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

曲靖位于云南东部,珠江源头滇黔桂交界处,有“滇锁钥”之称,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约2000米,最高超4000米。当时,他高原反应,吃药也腹泻天天头晕。伙食也没肉,多是胡萝卜烧饭,尘土大,米饭常混沙粒硌牙。陌生环境、水土不服加艰苦伙食,让不少战友想家落泪,甚至想逃。他虽偷偷抹泪,却从没想过退,当兵是多年理想,怎能因挫折退缩?吃不了苦怎成钢铁战士?他咬牙坚持,完成训练还学军事文化,帮战友进步。

新兵集训三个月,沈亚环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新兵连副班长,还获了上级嘉奖。集训结束后,他编入中央国防科委部队,成了一名工程兵。工程兵的主业是修路造桥——在崇山峻岭间抢通道路,于江河险滩上架设临时桥梁,保障部队运输与通行。这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便和战友们一同投入训练:钻研爆破、测绘技巧,啃下工程力学教材;执行任务时默契配合,在泥泞山地或湍急河边精准作业,高效完成上级交办的每一项指令。

不久,越南在我国边境频频挑衅:起初隔红河向境内百姓打冷枪,后来竟进而越界入侵。沈亚环每次听闻这些,胸中怒火中烧,恨不得即刻上阵将其驱离。越南的嚣张终于让我国忍无可忍。中央军委经研究决定,1979 年 2 月 17 日正式发起对越自卫反击。命令一下达,全国各大军区迅速调兵支援。当时中越之间仅有一条窄轨铁路,一旦开战,战时难以承载物资运输需求。中央军委当即决定增建六条通越公路,以保障前线物资输送。

沈亚环所在团接到命令后,立即赶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投身“生命通道”的修建。当地尽是山地,修路首要便是炸山——他们挖洞埋炸药、点燃引线,再飞速隐蔽,整个过程稍出差错,便可能丧命。作业时要躲开炸药的威力和飞溅的石块,还得时刻警惕越军的偷袭,冷枪说不定何时就从暗处射来。工程兵虽然危险系数较低,却真切直面着战争的残酷,无数战友在漫天炮火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沈亚环如是说。

他们唯有争分夺秒修通道路,打通运输生命线,才能让前线战友及时接过滚烫的弹药,在枪林弹雨中少些后顾之忧。这段经历,让他彻悟父亲讲抗美援朝时的热泪:父亲说冰原上冻僵的手仍扣着扳机,雪地里凝固的红旗,总在话头戛然处红了眼眶。如今他踩过硝烟、见战友倒下,才懂那泪里有对弟兄的疼、对敌人的恨,更有战火淬炼出,对家国与生命沉甸甸的敬畏。1979年3月16日,沈亚环随部队接到撤军命令,踏上了返回祖国的路。

1981年2月,沈亚环带着一身军人的硬朗作风复员回乡。刚回村,他就被推举为生产队长,田埂上总见他扛着锄头带头干,把部队里的纪律性融进农活安排。后来任民兵连长,他把新兵集训的法子搬到村里,组织年轻人训练,还常讲战场故事,把队伍带得精气神十足。担任支部委员,他总说“当兵保家,当干部就得护村”,跑镇里争取项目,帮助贫困户,凡事冲在前头,村民们都说:“亚环身上那股劲儿,还是像在部队时一样扎实。”

1987年6月,因工作需要,沈亚环调至松江泖港镇机关。在法律服务所任所长时,他带着部队练就的耐心,蹲在田间地头调解邻里纠纷;做司法助理,走村串户普及法律。后来转任纪委干事,他对违规问题寸步不让;做组织人事和检察助理,又把部队的严谨带进档案整理,每份材料都码得整整齐齐。在综合治理办、信访办、禁毒办等岗位,他始终带着“修路”时的韧劲,啃下一个个难题,用在机关的日夜坚守,续写着对家乡的热忱。

2017年6月,沈亚环退休后,担任了松江法院人民陪审员。每次开庭前都把案卷翻得卷边,庭审时眼神专注如当年观察战场,总在评议时说“得站在老百姓的理上想”;做人民调解员,碰上邻里纠纷就拉着双方坐下来。他常说“当年修路是通物资,现在调解是通人心”。没人见过他领报酬,“当兵时保家卫国不求啥,现在能为乡亲们解点难,比拿啥都踏实。”这份不图回报的坚守,让他退休后的日子,依旧闪着和穿军装时一样的光。

此外,沈亚环还加入了松江区老兵合唱团。每周二排练,总是和战友说:“唱歌得有劲儿,像当年炸山喊号子!”嗓子唱哑了,含片润喉糖继续——旋律里藏着共同的青春热血。那些年,他随团去过北京、昆明等地演出,特别是在北京大剧院比赛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并获得了全国“七彩夕阳红”中老年合唱比赛三个金奖。这些不求名利的演唱,只为让人看见:老兵军装虽脱,爱国心永远滚烫——沈亚环如是说。

结尾:闲谈终了,小编感慨:从父辈播下的军魂种子,到应征入伍的执拗奔赴;从越南战场硝烟中筑路护命脉的坚毅,到归乡后握锹执牍的执着;再到退休后陪审员席的公正、合唱团里的赤诚——无不彰显你将军魂深植故土肌理,让“老兵”二字始终浸着山河与家园的温度。“国家昌盛则民族昌盛,能保家卫国、护山河一统,是我身为中国军人最自豪的事。”沈亚环的话掷地有声,字间仍是当年扛枪护土的模样,热血未凉,赤诚依旧。

来源:自由海洋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