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选入中小学课本的鲁迅名作,小说的数量明显多于散文,但为了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让他们理解近现代国家和民族受过的苦难,关于鲁迅作品的特色,我们记得最牢的是“匕首与投枪”。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选入中小学课本的鲁迅名作,小说的数量明显多于散文,但为了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让他们理解近现代国家和民族受过的苦难,关于鲁迅作品的特色,我们记得最牢的是“匕首与投枪”。
正如这本《鲁迅小说全集:插图珍藏版》腰封上严家炎先生的话: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发轫的标志性作品,同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和《药》已经非常成熟,《阿Q正传》更是为中国文学奉献了经典的人物形象。与《呐喊》聚焦社会批判,旨在“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不同,《彷徨》转向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探索,像吕纬甫、魏连殳这样的知识分子,在觉醒后不免陷入精神危机与行动困境,更何况祥林嫂这样的底层劳动者。
《故事新编》和前两部小说集采用完全不同的风格。鲁迅的传统文化功底极深,借用典故驾轻就熟。不过,能从古典讽刺作品中汲取灵感,讲古人的事情,评述当下的时事,鲁迅将杂文的风格延续到小说创作中来,8部作品质量整齐划一,最重要的是给后来者以无限灵感。
在现代文学史上,仅以小说创作来看,能和鲁迅在风格多样方面比肩的已属罕见。更何况,他在三种风格的创作中均达到极高的水准,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拉满,后世也鲜有作家可以望其项背。
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另一个不能绕过的关键词是民众。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地方,在于自成立以来,无数家境殷实乃至本身就是地主、资本家的人,甘愿放弃出身,自觉投身革命的洪流。鲁迅幼年遭遇家道中落,但仍然有机会赴日求学,绝非赤贫出身。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受蔡元培邀请赴京任职教育部,本书封面及书中透卡所显示的《觉醒时代》的经典场景,可以证明他在当时文化界的地位。
这样的角色完全可以让他以“不问政事”的理由躲进书房做自己的学问,而事实上他在五四前也曾经这么干过。但是,情怀和正义感把他拉进五四斗争的激流,他的作品也始终与时代共命运。本人无意指摘部分文人躲避斗争的立场,但鲁迅先生的选择无愧于毛主席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方外推出的新版《鲁迅小说全集》,不但收全了先生的34篇白话小说,还收录了他的一篇文言小说,以及关于小说的创作谈。邀请艺术家为本书创作版画,也能体现编者的用心——鲁迅先生于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自诞生起就和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来源:邃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