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黑兰议会大厦的穹顶下,总统佩泽希齐扬的钢笔在预算法案上划出弧线,460 亿美元的国防拨款数字边缘泛起墨水晕染 —— 这个较去年暴涨 200% 的数字,与扎格罗斯山脉地下 80 米处的导弹基地形成奇妙呼应。8 月 3 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防委
德黑兰议会大厦的穹顶下,总统佩泽希齐扬的钢笔在预算法案上划出弧线,460 亿美元的国防拨款数字边缘泛起墨水晕染 —— 这个较去年暴涨 200% 的数字,与扎格罗斯山脉地下 80 米处的导弹基地形成奇妙呼应。8 月 3 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防委员会,恰似一块关键拼图,将分散的地下工事、无人机集群与防空系统整合进同一套战略框架。当 “目击者 - 136B” 无人机的 4000 公里射程遇上美国 GBU-57 钻地弹的 60 米穿透能力,这场由委员会主导的国防重组,本质是一场精打细算的生存博弈。
一、从碎片到体系:委员会的整合密码
6 月的防空警报成了变革的催化剂。当以色列 F-35I 战机突破防线时,伊朗革命卫队的 “巴瓦尔 - 373” 系统与常规军的雷达站出现 3 分钟协同延迟 —— 这个致命漏洞直接推动了国防委员会的诞生。根据宪法第 176 条,这个由总统牵头、涵盖三军将领与立法官员的机构,首要任务就是破解 “各军种数据孤岛” 难题:革命卫队的地下导弹城与常规军的无人机部队将首次共享实时目标数据,而 460 亿美元预算中 70% 将用于打通这类跨部门协作的技术接口。
预算分配表揭示了清晰的优先级。其中 210 亿美元流向地下设施升级,将现有 30-50 米的导弹存储库加深至 80 米,采用 RC60 级混凝土与花岗岩复合防护层 —— 这恰好超过美军 GBU-57 钻地弹的 60 米穿透极限。140 亿投入无人机产业链,除了量产 4000 公里射程的 “目击者 - 136B”,更重点突破 AI 集群控制技术,使单套系统可同时操控 20 架攻击无人机。剩余 110 亿则用于弥补防空短板,其中 30 亿被议会特别标注为 “可能的外部采购资金”,这让红旗 - 9BE 的引进传闻有了现实依据。
革命卫队与常规军的权力平衡是隐藏的焦点。委员会设置的 12 个专项小组中,6 个由两军将领共同牵头,例如导弹部队整合组就由革命卫队航天部队司令与陆军防空司令联合负责。这种架构直接回应了 6 月冲突暴露的协同问题 —— 当时革命卫队隐瞒了部分雷达数据,导致拦截窗口错失。德黑兰军事分析师哈米迪评论:“460 亿美元买不来信任,但能买到强制他们坐在一起的会议桌。”
二、地下长城与无人机蜂群:非对称逻辑的升级
扎格罗斯山脉的隧道网络正在改写防御规则。新落成的 “Ghad-380” 反舰弹道导弹阵地采用 “之” 字形布局,每 150 米设置冲击波偏转墙,使单枚 GBU-57 的破坏范围缩小至原来的 1/5。更关键的是,委员会推动的 “地下机动系统” 将分散的发射井用百公里隧道连接,导弹车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从隐蔽到发射的转换,这让美军卫星难以锁定目标。这种防御体系与以色列 “铁穹” 形成鲜明对比 —— 后者追求拦截效率,而伊朗更注重 “让对手打不着” 的生存哲学。
无人机作战呈现 “以量补质” 的鲜明特色。在委员会统筹下,伊朗将民用无人机改造为侦察平台的产能提升 3 倍,每架成本控制在 2000 美元以内。这些 “低慢小” 目标与 “目击者 - 136B” 组成混合编队:前者消耗敌方防空弹药,后者实施精确打击。俄乌冲突的经验显示,这种战术能使高端防空系统的拦截效率下降 40%。而 460 亿美元预算中特别列支的 “蜂群算法研发基金”,正试图解决 100 架以上无人机的协同难题。
技术对抗的成本账颇具杀伤力。伊朗工程师计算显示,每投入 1 亿美元升级地下设施,美军就需多花 3 亿美元采购钻地弹才能保持威慑;而单价 5 万美元的 “目击者 - 136B”,能迫使造价 1.2 亿美元的 F-35I 每次出动都携带价值 200 万美元的反无人机导弹。这种 “成本强加战略” 在委员会成立后更趋系统化,例如将导弹制导组件的国产化率从 68% 提升至 82%,直接让单枚导弹成本下降 15%。
三、制裁墙与面包:平衡术的考验
冻结资产的解冻路径暗藏玄机。460 亿美元预算中,120 亿来自被欧美解冻的海外资产,但这些资金存在严格用途限制 —— 不得用于与核相关的项目。这解释了委员会为何将 70% 的资金投向无人机、防空等 “非敏感领域”。在伊斯法罕的无人机工厂,工人们正组装从土耳其进口的发动机,而不是自主研发的型号,这种 “曲线救国” 策略正是为规避制裁。
民生与国防的张力在街头显现。德黑兰大学的民调显示,62% 民众支持加强国防,但当被问及 “是否接受削减食品补贴” 时,支持率骤降至 31%。这种矛盾让委员会在预算执行中采取 “隐蔽平衡”:将 20% 的军事工厂产能转向民用,例如导弹燃料生产线兼产化肥。然而,制裁导致的外汇短缺仍是硬约束 —— 用于进口芯片的资金缺口达 17 亿美元,这直接限制了无人机的智能化升级。
地区博弈的连锁反应正在发酵。沙特近期宣布采购 12 套 “萨德” 系统,以色列则加速部署 “箭 - 4” 反导系统,这些动作与伊朗国防升级形成互动。委员会的应对策略是 “定向威慑”:向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升级版无人机,同时暂缓射程 2000 公里以上导弹的研发,避免刺激美国。这种精准拿捏反映了伊朗的战略清醒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威慑必须聚焦最直接的威胁。
当国防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结束时,窗外的电子屏正播放 “贾哈德” 导弹试射的画面。这个射程 1000 公里的武器与街头小贩叫卖的馕饼,共同构成伊朗国家安全的双重维度。委员会的真正挑战,或许不在于如何整合导弹与无人机,而在于能否让扎格罗斯山脉的地下工事与菜市场的价格标签找到平衡。毕竟,一个国家的防御体系再坚固,也不能用导弹来填饱肚子。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