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花脚蚊)叮咬传播。8月4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我市自8月起每周发布蚊媒监测结果,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共同做好防控。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近期,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花脚蚊)叮咬传播。8月4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我市自8月起每周发布蚊媒监测结果,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共同做好防控。
据了解,衡量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是布雷图指数BI。一旦发现蚊媒传染病,且当地BI介于5-10之间则有传播风险,BI介于10-20之间有聚集性疫情风险,大于20则有局部暴发风险。
重庆8月1日-3日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是11.35,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为中风险。其中,全市39个区县中,高风险区县(BI≥20,红色)1个;中风险区县(10≤BI<20,橙色)26个;低风险区县(5≤BI<10,黄色)7个;达标区县(BI<5,绿色)5个。
图源:重庆疾控
据介绍,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属蚊媒传染病。其中,登革热的症状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肌肉和大关节为主)、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小关节为主)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若发现上述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详细发病进程。立即上报居委会或各级疾控部门。
为有效防控,重庆疾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给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呼吁全民积极配合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高风险区(BI≥20)——全面紧急灭蚊
1.全面灭蚊:社区应开展全面灭蚊,请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消杀,外出时关好门窗。
2.彻底清积水:
立即倒置花盆、水桶、瓶罐等容器。
泡菜坛、水生植物容器必须加盖或每周换水2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刷洗容器内壁,同时建议将换下来的水倒入土里以防止蚊虫在下水道孳生。
废旧轮胎、泡沫箱等杂物请尽快清理或钻孔排水。
3. 严防叮咬: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建议使用蚊帐、蚊香或电热蚊香液(片)。
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农药登记证号为WP开头的驱避剂。
中风险区(10≤BI<20)——严控蚊虫孳生
1. 检查重点区域积水:
室内:饮水机积水盘、泡菜坛
阳台/楼顶:盆栽底盘、闲置容器
公共区域:若发现小型积水容器,随手清理并倒置;不能清理的积水(如绿化带、排水沟)立即向物业反映。
2. 居家灭蚊
推荐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等方法灭蚊。
低风险区(5≤BI<10)——巩固防护习惯
1. 重点容器管理: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并刷洗容器内壁;
泡菜坛沿水可投放食盐或密封。
2. 个人防护
清晨/黄昏的户外活动推荐使用驱蚊产品。
达标区(BI<5)——保持长期预防
清死角:持续关注阳台、天台、雨棚等易积水角落,确保排水通畅;
清垃圾:垃圾分类投放,避免露天堆放,确保垃圾桶密闭;
防孳生:对必须储水的容器(如花瓶、水缸)加盖。
此外,市疾控中心提醒,布雷图指数(BI)越高,说明蚊虫传播疾病风险越大。由于风险等级会动态调整,市民需及时掌握最新信息,做好自身防护。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