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业青年的100亩田:他想种出不打农药的蔬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4 22:05 1

摘要:打算留在家里种地的想法,源于王磊在乡镇超市的一次购物经历。“在家待着的这段时间,经常去我们镇上最大的超市去买东西,这个超市开了将近二十年了,刚开始是东北人经营的,后来转卖给了我们当地人来经营,这些年也在不断地装修扩大。”王磊表示。

很多像王磊这样的人,虽然想慢下来追求健康,但却要承担很多“耗不起的成本”。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选择

失业后的王磊还是决定回到老家——种地。

王磊出生在山东北部的一个农村,90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留了山东青岛工作,工资也由刚开始的3000涨到了被优化前的15000元。

打算留在家里种地的想法,源于王磊在乡镇超市的一次购物经历。“在家待着的这段时间,经常去我们镇上最大的超市去买东西,这个超市开了将近二十年了,刚开始是东北人经营的,后来转卖给了我们当地人来经营,这些年也在不断地装修扩大。”王磊表示。

他称,这家超市的生鲜蔬菜很新鲜,除此之外还有日化区、粮油米面区、水饮零食区、牛奶区、家电区、熟食区、鲜肉区等,品类很全,周边近20几个村庄的人都到这边来购物,“这边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但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粮油米面区,其他区域几乎没有人逛。”

“一次我在粮油区看到颜色很鲜艳的红黄蓝绿色的彩色大米,感觉很是奇怪,便问身边的营业员,这大米是哪里产的,是天然色还是染了色,当时营业员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王磊称,当时很无奈,想想现在很多超市里卖的很多东西都太不健康,为了让食物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口感好,就是使劲地添加各种色素、添加剂、增味剂等,根本不谈健康与否,让人很是无语。

“除了色素添加剂的乱添加,很多蔬菜水果为了增产、保鲜等,喷洒各种农药,最后大家吃到嘴里的很多食物都农残超标。”王磊称,那次超市购物之后,他回到家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留在家种地——回归最原始的种植方式,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不打灭草剂。

当然,选择回老家种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磊失业了。

据王磊称,近几年因经济环境影响,公司效益越来越差,公司一直在降薪,直到去年自己所在的部门被整体砍掉。

“上班后的这些年一直忙于奔波,这次公司的‘优化’也算是另一种方式让自己有机会停下来。”王磊称,“刚开始也有想找其他工作机会,但面试了一些公司后,工资待遇与预期相差太远,所以想着先回老家先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做打算。”

“现在跟刚毕业那会儿不一样,感觉在老家越呆越不想离开。”王磊称,之前老想着往外走,现在从内心开始依恋家乡,就想在老家跟家人和孩子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只是老家匹配不到合适的工作。”

今年年初,王磊包了100亩地,计划先种植玉米和各种应季的瓜果蔬菜。然后通过电商渠道来销售,“这几年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绿色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应该会很受欢迎。只要是好东西,就算卖的贵一点,大家也认可,比如说现在比较火的会员店还有胖东来超市。”

2

坚持的代价

“简直就是天真。”

种了一辈子庄家的王磊爷爷对王磊的想法反对道。

王磊爷爷称,太过于理想化,庄家现在不打农药,虫灾病害也绕不过,没有产量卖得再贵又能卖得了多少呢?再说卖的贵了大家也会考虑再三来买。“100亩地一年租金就二万多,再加上老品种的种子、有机肥料、人工等各种开支,一年下来投入差不多得十几二十万。”

“刚开始种,大家也不熟悉你到底是不是纯绿色有机种植,销路也是个问题,前几年可以说只有投入没有收入,这样怎么来养孩子,怎么养家?”王磊爷爷感叹道。

除了爷爷的不支持,家里大部分也都不支持王磊的做法,“种植绿色有机健康的食材这种想法很好,但前提是得有一定的资本支持,前期投入个三五年,即便没有收入,生活上也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现在是一年加一年的投入下来,却看不到收入,接下来压力就会很大。”王磊的叔叔无奈地说着。

面对家里的反对和质疑,王磊还是想坚持往前走走看看,每天都顶着压力忙着田地里的活儿。

这天眼见玉米地里的草又长了高了,他去劳务市场顾了几个锄草工人,一天每人一百块钱,差不多得需要三四天才能锄完,加上前几天上的几车有机肥料,短短几天算下来又投进去了大几千。

王磊种庄稼没经验,面对不断的投入和不靠农药控住不住的病虫灾害,他开始变得犹豫和迷茫了起来。

“三十年前不靠农药种庄稼还有可能实现,现在整个生态环境跟之前都不一样了,不喷洒农药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例如,有些果树之前一年到头都不用打药,也没有虫灾的困扰,果子也正常结,就是产量少一些。”王磊的父亲称,现在在果树没有发芽之前就得喷洒各种防虫农药,到了花期和结果期两三天就得喷洒一次农药,现在的虫灾特别多,一次防治不住遭了灾,这一年就白忙活了。

他称,现在除了防止虫灾的农药,很多果树结果后膨大剂的喷洒也很频繁,“有了膨大剂,产量自然就有了,对比二十年前一亩地能增产三分之二。”

面对长辈们的经验之谈,王磊很是无奈,“很多水果又大又甜产量又高,那后果肯定是农残超标。即便是大家近两年比较追捧的会员超市,有些水果蔬菜也很难脱离农残超标的现状。”

一方面是,长得不好看的水果蔬菜,消费者也不愿意选;另一方面是,种植者要的是高质高产,这样才能有高收入的现实。王磊称,“不断地投入却很难见到收益,加上现在庄家、果蔬的成长已经离不开农药,感觉以目前自己的经济现状,自己刚开始回归原始种植的想法根本不现实,简单明了的说就是‘耗不起’。”王磊没精打采地说着,现在正在重新考虑未来该如何走。

3

食安问题难解

近些年来,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有着类似王磊回归原始种植一样的想法,想要吃到小时候一样的健康食材。但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成了很多人的疑惑。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得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长期投入的决心和实力。

例如,2013年,演员周杰跑到东北五常,承包了上千亩水稻田,开始种植高端大米。他坚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全部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据有关消息称,这样的方式虽然成本高,但产出的大米品质极佳,其价格也昂贵,是市价的20倍到40倍。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回归原始有机种植的方式,少不了一定的时间成本和接受低产的现实。以种植大米为例,五年以上没有施过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的修复土壤,经过检测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的土地,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有害物质,最后产出的大米达到国家有机检验的标准。而这样种植的大米其特点就是产量太低,有的蔬菜水果卖相难看——歪瓜裂枣,但因成本高所以售价也却很高。当然,因为受众少利润薄,所以多数投资者不愿意投资。

而大家现在想要获取到有机健康的食材却要花费如此大的时间成本,源于从八十年代至今的四十年间,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增产增收成为第一要素,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被大量使用,虽然产量上来了,土壤和农作物却遭到了破坏。污染的土地只能靠雨雪风霜的冲洗自然降解,然而又流进了河流和地下水源,每年一次次的耕种形成的新污染致使土地毒害越来越严重,而要想修复这种污染——就得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和接受低产的代价。

如此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让很多投资者不愿涉足,农残超标也成了很多商超里的“常客”。

正如王磊所说,即便是大家近几年比较追捧的会员超市,有些水果蔬菜也照样脱离不了农残超标的现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机认证的监管盲区也在催生“认证套利”的灰色产业链。

据新浪财经客户端报道,某认证机构内部人士透露,“企业只要支付3万-5万元,就能快速获得证书,实地检查常留于形式。”

而农残超标也绝非个例,时有相关信息曝光。在很多非会员制超市里,也存在“农残超标”的情况。这些看似普通的品质争议,实则暴露了当下大家在追求快速发展中的食品安全和品质失守。同时,也折射出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监管漏洞。

很多像王磊这样的人,虽然想慢下来追求健康,但却要承担很多“耗不起的成本”。目前来看,食品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来源:高峰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