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新兴的网红职业,号称无门槛,不需要考证,轻松月入过万,听起来,好像特别适合宝妈们干?
姐妹们,你们听说过“陪诊师”吗?
一个新兴的网红职业,号称无门槛,不需要考证,轻松月入过万,听起来,好像特别适合宝妈们干?
今天,我们采访到一位在北京做陪诊师的妈妈,来跟大家聊聊行业的真实情况——
本期受访者
谢姗 | 陪诊师
42 岁单亲妈妈 女儿 9 岁
42 岁的谢姗带着妈妈和女儿在北京生活,上有老、下有小,中间只有自己顶着。
离婚后,她干了 4 年网约车司机,随着年纪渐长,明显感觉熬不动夜了,现实逼迫她寻找新的谋生出路。
今年初,她在网上看到陪诊师的信息 ,一头扎了进去,还真让她拼出来了——
干了三个月,第一次拿到了 5 位数收入
选择做陪诊,谢姗是考量过的。
自己专科学历,年龄也摆在这儿了,当年生娃后全职在家,职场经历更是少得可怜。这么盘算下来,干陪诊师低门槛,低投入,正适合她。
拿定主意后,谢姗花 680 报了一个培训课,线上线下学了两天,课程本身其实含金量不高,但好在结识了同期学员。
她的第一单就是同期学员介绍的,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简称东肿,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陪诊,就算是开张了。
一开始她也什么都不懂,就自己提前去医院踩点,把所有流程都问清楚,捋顺了,顺利干下了这一单。
现在东肿是谢姗去得最多的医院,胸外科的专家见得最勤,就连医院附近的店家都混熟了。
陪诊师的收入,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高。
干陪诊师的第一个月,谢姗的全部收入是 1500 元。陪诊师的真实收入是怎么构成的呢?这是她的收费表——
陪诊师每天可出售的时间就这么多,最忙的时候,谢姗一天安排 2 个陪诊+1 个代问诊,加起来日入账能有 800 多。
但陪诊不是天天有单,谢姗就经历过连着十几天没单的日子,干耗着真挺熬人的,同期的伙伴也有不少放弃的,但谢姗磕下来了,干到第三个月,竟然第一次拿到了 5 位数收入。
谢姗身边同行的月收入,大多在 4000-7000 之间,而她现在能做到 7000-10000。
这份收入背后,说到底,还是靠能坚持、能吃苦。
别的陪诊师只接固定一两家医院,她全北京跑,只要能有收入,她都会接,步数都是万步打底,腿脚酸疼是常有的事。
这么累倒是也有好处——干了两个月,她就瘦了 30 斤。
陪诊师真实的一天
陪诊师谢姗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 6 点多出发,提前到医院等患者。在陪诊前,她已经摸清楚了病人基本情况,做好就医规划。
见到病人后,谢姗要帮他们取号、就诊报到、排号;带他们做检查。
要是多个检查项目,要做好时间管理,先做哪个,后做哪个,怎么更高效;给他们取药、面诊时查漏补缺。
陪诊结束后,她会把医生的叮嘱,后续什么时候复查,再提醒患者一遍。
找谢姗陪诊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外省,其中 70% 都是老人,而且癌症居多,谢姗会仔细提醒,哪些病能跨省结算、哪些需要开诊断证明回当地报销。
陪诊师的工作,虽然看起来没有门槛,但这些工作细碎、繁琐,也需要心细干练。
谢姗陪诊过一对来自内蒙古的叔叔阿姨,叔叔手指冰冷,一受寒皮肤就变色,还会麻木刺痛,当地怎么都查不出病因。
谢姗先陪他去了安贞医院查心脏,没问题;第二天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看风湿免疫,医生建议进一步查下神经内科。
谢姗知道“神内看宣武,神外看天坛”,于是第三天陪着去了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全国有名),最后确诊了,大爷得的是一种叫雷诺氏的罕见病。
三天跑了三家医院,终于能够对症治疗,谢姗和阿姨也处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临走前,阿姨对她说:希望下次还能见面,但不是以这种方式。
谢姗也总喜欢对人说:“希望你不要用到我,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想起我”。
她适合干这行,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同理心,而这来自这些年生活给她的磨难——
闹离婚时,她得了三次耳石症,一起身就天旋地转,家里只有老母亲管着小女儿,没人陪她看病,她挺了好几天才自己硬撑着去的医院。
这些年里,老人病倒住院、女儿支原体肺炎……跑医院的都是她,也只有她。
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对北京各大医院熟门熟路,她也深知,看病的人,有多希望能有人帮把手。
前阵子,一位年轻妈妈找她陪诊,话语里满是焦灼——
“孩子刚满 3 岁,孩子姥姥查出乳腺肿瘤,偏偏老公这时候受伤不能动,家里人手根本不够用……”
谢姗的宽慰和那句“没事,医院这边放心交给我”,给了她莫大的情感支持。
唯有真诚,才能走得长远
不到半年,谢姗从陪诊小白,已经修炼升级成师父了。
找她学习的人,大都和她一样,35+,辞职或被裁员,家里有孩子要养……
他们有自己的互助小组,大家谁有忙不过来的单,就互相转让。
为了获得稳定的客源和收入,谢姗也从零学起,琢磨着怎么做自媒体,分享自己的转行故事、陪诊日记,一点点积累个人的用户群。
朋友们都说,她比以前开朗多了。
对谢姗来说,这份工作在收入之外,还让她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她不再是曾经那个浑浑噩噩、抱怨命运的单亲妈妈,而是希望能给女儿陪伴和力量的勇敢母亲。
平时谢姗很注意,每次从医院回家,先洗手换衣,才肯和女儿亲亲抱抱。
女儿今年 9 岁,上三年级了,正是每天为作业鸡飞狗跳的日子。
晚上有时间,她都会辅导孩子作业,也经常气得咬牙切齿,然后自己劝自己说“亲生的,亲生的”。
只要体力跟得上,谢姗希望能把陪诊师一直干下去,陪着女儿、老妈一起,向前看。
来源:点点滴滴健康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