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新增2892例,一地紧急发布后遗症告知书!确诊患者现身说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4 22:19 1

摘要: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

近期

基孔肯雅热引发广泛关注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

8月2日

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

8月2日晚

广东佛山“三水发布”发布

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特效药可治!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专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

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

基孔肯雅热确诊患者现身说法

13岁的小丁表示,几日前他的身上突发红疹,虽密密麻麻但并不瘙痒,本以为是吃了什么导致过敏,因此并不在意。但当天下午他便开始发烧,随后家人立刻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后他确诊了基孔肯雅热。

在患病期间他发热了两天,但都还只是低烧。回想自己发热前的经历,小丁就怀疑自己是在室外中的招。“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吃完晚饭会去公园散步,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被咬的,我穿短袖短裤,毕竟最近花蚊子有点多。”

在小丁看来,家里防护到位,应该不是在家里被叮咬。“家里纱窗是关紧的,阴暗的角落会喷杀虫剂,积水也会用拖把拖掉,反正能做的一切都做好了。”

而患者洪小姐表示,一开始她感觉到关节痛,第二天就疼痛到无法行走。“当天夜晚就发烧了,抽血检查结果显示是基孔肯雅热。”她呼吁大家要做好防控,多点蚊香、勤清积水。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感染科主任萧正升:

如果近期有发烧、关节痛和皮疹,尽量还是要到医院就诊,有可能患的是基孔肯雅热。患上基孔肯雅热有些退烧药是不可以服用的,比如说阿司匹林。

现今收治患者的症状主要还是发烧,也会出现持续几天的或是关节疼痛,且疼痛的程度比较剧烈,除了吃口服止痛药之外,疼痛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注射止痛针。

据介绍,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在3~12天,大部分病人的病毒潜伏期不到7天。这个病程住院时间一般在三四天,大部分患者到了第七天都会转阴。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光听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杀伤力”可不小。

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黄浦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高强解释:“它不会像流感那样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也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必须经过蚊子这个‘中间媒介’,才能完成‘人→蚊→人’的传播链条。”

上海需要警惕的是哪种蚊子?答案是白纹伊蚊——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花脚蚊子”。这种蚊子在上海很常见,尤其喜欢在小面积积水中产卵,攻击性强,白天也会叮人。

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

最典型的是突发高热、皮疹,以及剧烈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多数人1周内会好转,但可怕的是,30%—40% 的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特效药能治疗基孔肯雅热,临床只能采取支持性治疗。所以,“防”远比“治”更重要!

蚊子最爱在哪“生娃”?

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可能藏着“隐患”!

要防基孔肯雅热,核心是切断蚊子的传播链。而蚊子的“命根子”,就是积水——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的孳生。

很多人以为“家里的蚊子都是从外面飞进来的”,但专家提醒:“其实家里的积水才可能是‘元凶’。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盖,只要有一点点存水,就能孵出几十甚至上百只蚊子!”

家庭里的“隐形积水点”,你家可能也有

阳台角落:花盆托盘里的积水、闲置的塑料桶、倒扣的雨伞凹槽,都是白纹伊蚊的“育儿房”。

尤其是养花爱好者,水培植物(比如富贵竹、绿萝)的花瓶里,每周都要换一次水,换的时候用流动水冲洗根部,顺便擦干净瓶壁 —— 不然瓶壁上可能附着蚊子卵。

卫生间 / 厨房:地漏里的积水、拖把池里的残水、甚至洗锅后没倒干净的水,都可能成为蚊子孳生的温床。建议每天睡前检查,及时清空。

儿童玩具:塑料滑梯的凹槽、水枪里残留的水、积木盒里的雨水,孩子玩过之后随手放在户外,下雨后就会积水。家长要记得定期检查,倒空积水后倒扣存放。

小区里的 “五星级产房”,物业和居委要盯紧

除了家庭,公共环境的积水更要警惕。研究发现,城市的雨水井、下水道、排水沟,已经成了蚊子孳生的 “重灾区”。

这些地方长期积水,温度适宜,简直是蚊子繁殖的 “五星级产房”。高强给居委、物业和除害公司提了三个关键建议:

“查”:每周定期检查小区里的雨水井、排水沟,看看有没有积水;

“疏”:发现堵塞的下水口,要及时疏通,让水流起来;

“防”:对于没法彻底清除的积水,比如雨水井,要加装防蚊网,或者由专业人员投放灭蚊剂。

出门怎么防叮咬?

选对驱蚊产品,比 “手环”“贴” 更管用

除了清积水,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子叮咬也很重要。尤其是近期有暑期出游计划的人,如果要去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地区,更得提前做好准备。

选驱蚊产品,认准这 “三证” 和两种成分

市面上的驱蚊产品五花八门,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液…… 到底哪种管用?

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科主任刘红霞支招:“认准有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标准号这三个证的产品,说明它经过正规检测,有实际驱蚊效果。”

成分上,优先选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产品,驱蚊效果更可靠。而驱蚊贴、驱蚊手环虽然方便,但驱蚊范围有限,效果较弱,不能完全依赖。

去疫情高发地?这几点防护要记牢

尽量选择有纱窗、蚊帐的酒店,睡前检查房间是否有蚊子;

外出时穿浅色长衣长裤,袖口、裤脚扎紧,减少皮肤暴露;

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涂正规驱蚊产品,每 2—4 小时补喷一次(具体看产品说明);

傍晚、清晨蚊子活跃时,尽量减少在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停留。

从外地返家后发烧?别硬扛,及时就医并说明行程

如果从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地出差、旅游后返家,要特别注意身体变化。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是 2—12 天。如果两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同时伴有关节痛、肌肉酸痛,千万别以为是‘累着了’,吃点退烧药就完事。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发热门诊,主动告诉医生‘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被蚊子叮咬过’。

这是因为,一旦确诊,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成为传染源,及时告知行程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来源:东明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